堆石坝灌浆廊道混凝土施工期温控防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混凝土温度裂缝及防治措施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数值分析方法 | 第15-27页 |
2.1 混凝土温度场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1 热传导方程 | 第15-17页 |
2.1.2 定解条件 | 第17-18页 |
2.1.3 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 | 第18-21页 |
2.2 混凝土应力场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应力场有限单元法 | 第22-23页 |
2.3 混凝土水管冷却 | 第23-26页 |
2.3.1 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理论 | 第23-24页 |
2.3.2 沿程水温增量的计算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 第27-37页 |
3.1 水泥水化放热反应 | 第27-29页 |
3.1.1 水化反应原理 | 第27页 |
3.1.2 水化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1.3 水化反应的介绍 | 第28-29页 |
3.2 混凝土绝热温升模型 | 第29-31页 |
3.3 浇筑温度对孔口结构计算的影响 | 第31-37页 |
3.3.1 计算模型和参数 | 第31-32页 |
3.3.2 算例分析 | 第32-37页 |
4 灌浆廊道和基础垫层混凝土温控仿真分析 | 第37-73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7-39页 |
4.1.1 工程简介 | 第37页 |
4.1.2 大坝垫层及廊道施工情况 | 第37-39页 |
4.2 计算条件与假定 | 第39-45页 |
4.2.1 气象资料 | 第39-41页 |
4.2.2 混凝土配合比 | 第41-42页 |
4.2.3 基岩参数 | 第42页 |
4.2.4 混凝土的热学与力学性能指标 | 第42-45页 |
4.3 计算模型及特征点和特征截面的选取 | 第45-49页 |
4.3.1 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4.3.2 计算及工况设定 | 第47-48页 |
4.3.3 特征点的选取 | 第48-49页 |
4.3.4 特征截面的选取 | 第49页 |
4.4 计算结果 | 第49-61页 |
4.4.1 灌浆廊道夏季施工计算结果 | 第49-55页 |
4.4.2 灌浆廊道冬季施工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4.4.3 坝基垫层施工计算成果 | 第58-61页 |
4.5 温度场与应力场规律性分析 | 第61-62页 |
4.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8页 |
4.6.1 灌浆廊道夏季施工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4.6.2 灌浆廊道冬季施工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4.6.3 坝基垫层施工结果分析 | 第68页 |
4.7 温控防裂措施 | 第68-73页 |
4.7.1 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温控过程 | 第68-71页 |
4.7.2 混凝土温控防裂预案 | 第71-7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