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生物电化学体系的提出 | 第11页 |
1.1.2 生物电化学系统概述 | 第11-13页 |
1.2 BES阳极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1 阳极电极基础材料的选择 | 第13-14页 |
1.2.2 电极材料的表面处理 | 第14页 |
1.2.3 电极的改性 | 第14-16页 |
1.3 漆酶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1 漆酶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页 |
1.3.2 漆酶的催化机理 | 第16-17页 |
1.3.3 漆酶在催化导电聚合物聚合的应用 | 第17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20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0-33页 |
2.1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 第20-21页 |
2.2 材料的准备和预处理 | 第21-23页 |
2.2.1 Hummer法合成GO | 第21-22页 |
2.2.2 电极材料的预处理 | 第22页 |
2.2.3 苯胺的预处理 | 第22-23页 |
2.3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建立 | 第23页 |
2.4 试剂的制备 | 第23-25页 |
2.5 分析与检验方法 | 第25-28页 |
2.5.1 电极材料亲水性测试 | 第25页 |
2.5.2 电极改性材料表面变化检测 | 第25-26页 |
2.5.3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 | 第26页 |
2.5.4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 | 第26-27页 |
2.5.5 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 | 第27页 |
2.5.6 漆酶酶活的测定 | 第27-28页 |
2.6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的条件优化 | 第28-32页 |
2.6.1 研究不同电压对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28-30页 |
2.6.2 研究不同介体对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6.3 漆酶对电流耐受性测试 | 第31-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苯胺提高BES阳极性能的研究 | 第33-40页 |
3.1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苯胺改性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苯胺改性电极的表征 | 第34-36页 |
3.2.1 电极亲水性的改善 | 第34页 |
3.2.2 电极表面结构变化 | 第34-35页 |
3.2.3 红外和拉曼光谱 | 第35-36页 |
3.2.4 CV曲线 | 第36页 |
3.3 改性电极在BES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3.4 改性电极在BES性能表征 | 第37-39页 |
3.4.1 极化曲线 | 第37页 |
3.4.2 功率密度曲线 | 第37-38页 |
3.4.3 在BES中测定其电化学性能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PANi/GO)提高BES阳极性能的研究 | 第40-50页 |
4.1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PANi/GO改性电极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苯胺改性电极的表征 | 第41-44页 |
4.2.1 电极亲水性的改善 | 第41-42页 |
4.2.2 电极表面结构变化 | 第42页 |
4.2.3 红外和拉曼光谱 | 第42-43页 |
4.2.4 CV曲线 | 第43-44页 |
4.3 改性电极在BES中的应用 | 第44页 |
4.4 改性电极在BES性能表征 | 第44-46页 |
4.4.1 极化曲线 | 第44-45页 |
4.4.2 功率密度曲线 | 第45-46页 |
4.4.3 在BES中测定其电化学性能 | 第46页 |
4.5 漆酶催化电化学聚合PANi/GO的机理研究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问题与建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