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核盘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研究 | 第10-13页 |
1.1 多菌灵简介 | 第10-11页 |
1.2 核盘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现状 | 第11-12页 |
1.3 核盘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机制 | 第12页 |
1.4 核盘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治理 | 第12-13页 |
2 低剂量刺激效应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 低剂量刺激效应的概念 | 第13-14页 |
2.2 低剂量刺激效应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3 低剂量刺激效应的普遍性 | 第15页 |
2.4 低剂量刺激效应的机制 | 第15-16页 |
3 杀菌剂的低剂量刺激效应 | 第16-1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现象的研究 | 第19-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1.1.1 供试菌株与寄主植物 | 第19页 |
1.1.2 供试药剂及试剂 | 第19-20页 |
1.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1.2.1 培养基制备和原药母液配制及菌株活化 | 第20页 |
1.2.2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离体叶片上致病力影响的测定 | 第20-21页 |
1.2.3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盆栽油菜上致病力影响的测定 | 第21页 |
1.2.4 含多菌灵PDA培养基预处理对核盘菌致病力影响的测定 | 第21-22页 |
1.2.5 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盆栽油菜上致病力刺激作用的持效期测定 | 第22页 |
1.2.6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的时间进程研究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2.1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离体叶片上致病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盆栽油菜上致病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含多菌灵PDA培养基预处理对核盘菌致病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多菌灵对核盘菌在盆栽油菜上致病力刺激作用的持效期 | 第26-27页 |
2.5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的时间进程 | 第27-29页 |
2.5.1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观察结果 | 第27-28页 |
2.5.2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的显微观察结果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致病力刺激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33-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35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34页 |
1.1.2 供试药剂及试剂 | 第34页 |
1.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4-3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5-42页 |
1.2.1 培养基制备和原药母液配制及菌株活化 | 第35页 |
1.2.2 试剂配制 | 第35-36页 |
1.2.3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耐H_2O_2和百草枯能力影响的测定 | 第36页 |
1.2.4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分泌草酸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36-38页 |
1.2.5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影响的测定 | 第38-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2.1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耐H_2O_2和百草枯能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分泌草酸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 低剂量多菌灵对核盘菌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1 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2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2.3.3 对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1 总结 | 第48页 |
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