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小角度复位法配合筋结松解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9-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8-22页 |
4 中医对颈源性肩周炎的认识 | 第22-27页 |
4.1 中医对颈源性肩周炎的认识 | 第22页 |
4.2 病因病机 | 第22-25页 |
4.3 中医论治 | 第25-27页 |
4.3.1 推拿疗法 | 第25-26页 |
4.3.2 内服外敷中药 | 第26页 |
4.3.3 功法锻炼 | 第26-27页 |
5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肩周炎的认识 | 第27-31页 |
5.1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疾病的认识 | 第27-28页 |
5.2 对颈源性肩周炎的认识 | 第28页 |
5.3 颈肩解剖基础与联系 | 第28-29页 |
5.4 颈部病变引发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 第29-31页 |
5.4.1 脊椎的力学平衡 | 第29页 |
5.4.2 颈椎退行性改变 | 第29-31页 |
6 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 | 第31-33页 |
6.1 手法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6.1.1 中医角度分析手法作用机制 | 第31页 |
6.1.2 西医医角度分析手法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6.2 临床治疗手法分析 | 第32-33页 |
6.3 治疗手法原则 | 第33页 |
7 临床手法分析 | 第33-36页 |
7.1 筋结的致病机理 | 第33-34页 |
7.2 筋结松解手法 | 第34-35页 |
7.3 小关节错位 | 第35页 |
7.4 颈椎小角度复位手法 | 第35-36页 |
8 疗效分析 | 第36-38页 |
8.1 疼痛改善情况 | 第36-37页 |
8.2 病情改善情况 | 第37页 |
8.3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