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纳米材料科学概述 | 第11-16页 |
1.2.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页 |
1.2.2 纳米材料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1.2.3 纳米材料效应 | 第13页 |
1.2.4 纳米材料应用 | 第13-14页 |
1.2.5 制备纳米材料方法 | 第14-15页 |
1.2.6 有序纳米结构 | 第15-16页 |
1.3 水热法制备纳米粉体 | 第16-17页 |
1.3.1 水热法特点 | 第16页 |
1.3.2 影响水热法实验因素 | 第16-17页 |
1.4 热电材料 | 第17-22页 |
1.4.1 热电效应 | 第17-19页 |
1.4.2 热电性能表征 | 第19-21页 |
1.4.3 提高热电性能途径 | 第21-22页 |
1.5 PbTe热电材料性质与研究 | 第22-23页 |
1.5.1 PbTe热电材料性质 | 第22页 |
1.5.2 PbTe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1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2.2 粉体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2.2 水热合成PbTe纳米材料 | 第25页 |
2.2.3 真空热压制备块体试样 | 第25-26页 |
2.3 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分析 | 第26-27页 |
2.3.1 材料的物相结构分析 | 第26页 |
2.3.2 材料的微观形貌形貌分析 | 第26-27页 |
2.4 热电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2.4.1 材料的电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4.2 热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3 水热法制备PbTe粉末漏斗状形貌 | 第28-3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3.2.1 粉体制备 | 第28页 |
3.2.2 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3.3.1 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2 NaOH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反应温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PbTe粉末漏斗状形貌形成机理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水热法制备PbTe粉末棒状、枝叶花状形貌纳米粉体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4.2.1 粉体制备 | 第36页 |
4.2.2 结构表征 | 第36-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4.3.1 反应温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8-41页 |
4.3.3 NaOH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不同还原剂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PbTe粉末棒状、枝叶花状形貌形成机理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不同形貌PbTe块体材料制备及性能分析 | 第46-53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46-49页 |
5.2.1 块体制备及热电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5.2.2 结构表征 | 第47页 |
5.2.3 形貌表征 | 第47-4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5.3.1 电学性能测试 | 第49-51页 |
5.3.2 热输运性能 | 第51页 |
5.3.3 ZT值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总结和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