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多桩型复合地基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多桩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第17-23页
    2.1 工程概况第17页
    2.2 桩身低应变检测第17-18页
    2.3 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第18-21页
        2.3.1 试验装置第18-19页
        2.3.2 刚柔性桩单桩静载荷试验第19页
        2.3.3 多桩型复合地基载荷载试验第19页
        2.3.4 试验结果分析第19-21页
    2.4 结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有限差分法原理及FLAC软件简介第23-36页
    3.1 有限差分法的一般原理第23-29页
        3.1.1 显式有限差分法的一般原理第23页
        3.1.2 显式/动态求解方法第23-24页
        3.1.3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第24-25页
        3.1.4 本构关系第25页
        3.1.5 时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第25-26页
        3.1.6 阻尼力第26页
        3.1.7 三维问题有限差分数值原理与方法第26-28页
        3.1.8 接触面基本理论第28-29页
    3.2 FLAC3D软件简介第29-36页
        3.2.1 拉格朗日快速差分法与有限元法的比较第29-32页
        3.2.2 FLAC与通用有限元软件的比较第32-33页
        3.2.3 FLAC主要特点第33-36页
            3.2.3.1 FLAC的使用特点第33-34页
            3.2.3.2 FLAC的计算特征第34页
            3.2.3.3 FLAC的求解流程第34-35页
            3.2.3.4 FLAC3D的应用范围第35-36页
第四章 单桩及多桩型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第36-46页
    4.1 数值模型建立及校核第36-39页
        4.1.1 模型建立及模型参数选取第36-38页
        4.1.2 接触面参数选取第38页
        4.1.3 数值模拟和现场荷载成果对比分析第38-39页
    4.2 单桩及复合地基应力、变形分析第39-45页
        4.2.1 桩身轴力分布第39-41页
        4.2.2 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情况第41-42页
        4.2.3 变形分析第42-44页
        4.2.4 多桩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第44-45页
            4.2.4.1 刚性桩桩土应力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第44页
            4.2.4.2 柔性桩桩土应力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第44-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模型参数变化影响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插值分析第46-53页
    5.1 长桩变化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6-49页
        5.1.1 长桩的变形模量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6-48页
            5.1.1.1 长桩的变形模量对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第46-47页
            5.1.1.2 长桩变形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7-48页
        5.1.2 长桩的桩长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8-49页
    5.2 短桩变化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9-51页
        5.2.1 短桩变形模量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49-50页
            5.2.1.1 短桩模量对桩身应力分布的影响第49页
            5.2.1.2 短桩模量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9-50页
        5.2.2 短桩桩长对桩土应力比影响第50-51页
    5.3 地基土体变化对复合地基特性的影响第51-52页
        5.3.1 加固土层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51页
        5.3.2 下卧土层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51-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53页
    6.2 主要结论第53-54页
    6.3 存在的问题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阴极射线管玻璃砂碱骨料反应及粉煤灰对其抑制作用研究
下一篇:汉字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安阳甲骨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