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心律失常论文

TRPM7在治疗性浅低温(34℃)处理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及其与PI3K通路的关系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2-22页
    2.1 实验材料第12-14页
        2.1.1 实验动物第12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第12-13页
        2.1.3 主要实验试剂第13-14页
    2.2 方法和步骤第14-16页
        2.2.1 研究对象分组与处理第14-15页
        2.2.2 实验步骤第15-16页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第16-21页
        2.3.1 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第16页
        2.3.2 心肌HE染色检测心肌损伤程度第16页
        2.3.3 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RPM7表达变化第16-17页
        2.3.4 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RPM7蛋白含量第17-21页
        2.3.5 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第21页
    2.4 统计分析第21-22页
第3章 结果第22-28页
    3.1 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第22-23页
    3.2 心肌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损伤程度第23-24页
    3.3 心肌免疫组化观察各组TRPM7蛋白表达变化第24页
    3.4 常温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RPM7的表达水平变化第24-25页
    3.5 治疗性浅低温(3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对TRPM7的影响及其与PI3K通路的关系第25-28页
第4章 讨论第28-33页
    4.1 浅低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之间的联系第28-29页
    4.2 TRPM7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第29-30页
    4.3 TRPM7与治疗性浅低温(3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关系以及其与PI3K通路的联系第30-31页
    4.4 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第31-32页
    4.5 Langendorff系统的评估第32-3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33-34页
    5.1 结论第33页
    5.2 今后研究方向第33页
    5.3 展望第33-34页
致谢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附图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9-40页
综述 治疗性浅低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第40-47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入院修正休克指数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下一篇:MMP-2、MMP-9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