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化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9页 |
1 病例选择 | 第9-11页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0页 |
·病例分组及一般资料 | 第10-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2-13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14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4-19页 |
·临床综合疗效 | 第14-15页 |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第15-16页 |
·血清肝功能改善情况 | 第16页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 | 第16-17页 |
·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 第17页 |
·B超下肝纤维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 | 第17-18页 |
·B超积分变化及疗效评定 | 第18页 |
·安全性指标分析结果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41页 |
1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探讨 | 第19-21页 |
·肝体受损,阴血亏虚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内在基础 | 第19-20页 |
·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特点 | 第20-21页 |
2 肝纤维化中医治疗思路 | 第21-23页 |
·体用同调,重视肝脏生理功能 | 第21-22页 |
·注重脏腑关系,标本兼治 | 第22页 |
·坚持以主靶为中心的多靶位治疗 | 第22页 |
·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3 纤化胶囊的组方与分析 | 第23-31页 |
·纤化胶囊药物组成 | 第23页 |
·组方分析 | 第23-24页 |
·本草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31页 |
4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第31-36页 |
·病因 | 第31页 |
·发病机制 | 第31-33页 |
·病理特点 | 第33页 |
·现代医学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 第33-36页 |
5 纤化胶囊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6-39页 |
·与对照组的比较 | 第39页 |
6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综述 | 第47-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论文著作 | 第61-69页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69-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