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莠去津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和机理及其修复效果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莠去津的理化性质第12页
    1.2 莠去津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第12-13页
    1.3 莠去津的环境行为第13-18页
        1.3.1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第13-14页
        1.3.2 莠去津在环境中的迁移第14-15页
        1.3.3 莠去津在环境中的降解第15-18页
    1.4 莠去津的生态效应第18-21页
        1.4.1 莠去津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8-19页
        1.4.2 莠去津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9-21页
    1.5 莠去津污染的修复途径第21-22页
    1.6 本研究的提出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莠去津降解菌群的富集、群落组成及降解基因的克隆第23-54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3-29页
        2.2.1 药品试剂第23-24页
        2.2.2 设备和仪器第24页
        2.2.3 培养基第24-25页
        2.2.4 莠去津降解菌的驯化第25页
        2.2.5 培养基中莠去津的提取第25-26页
        2.2.6 分离株总DNA提取及16S rDNA扩增第26-27页
        2.2.7 分离株及混合菌群莠去津降解基因的扩增第27-28页
        2.2.8 莠去津的降解实验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52页
        2.3.1 降解菌的驯化及其组成第29-39页
        2.3.2 单一菌株对莠去津的降解及其降解基因第39-52页
    2.4 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莠去津的微生物降解特性第54-65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4-57页
        3.2.1 药品试剂第54-55页
        3.2.2 设备和仪器第55页
        3.2.3 培养基第55-56页
        3.2.4 降解菌菌液的制备第56页
        3.2.5 莠去津微生物降解第56页
        3.2.6 无机盐培养基中莠去津的提取第56-57页
        3.2.7 莠去津的HPLC检测条件第57页
        3.2.8 莠去津添加回收率试验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3.3.1 莠去津的添加回收率第57-58页
        3.3.2 浓度对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影响第58-61页
        3.3.3 温度对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影响第61-62页
        3.3.4 pH对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影响第62-64页
    3.4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莠去津的微生物降解途径第65-89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5-70页
        4.2.1 药品试剂第65-66页
        4.2.2 设备和仪器第66页
        4.2.3 培养基第66页
        4.2.4 降解菌A3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第66页
        4.2.5 降解菌A3的生长曲线第66-67页
        4.2.6 莠去津降解产物的研究第67页
        4.2.7 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第67-70页
        4.2.8 莠去津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验证第7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0-88页
        4.3.1 降解菌A3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71-73页
        4.3.2 降解菌A3的生长曲线第73页
        4.3.3 莠去津降解产物分析第73-84页
        4.3.4 莠去津代谢途径验证第84-88页
    4.4 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莠去津的微生物解毒第89-98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5.2.1 材料与药品第89-90页
        5.2.2 水培营养液第90页
        5.2.3 仪器与设备第90页
        5.2.4 试验方法第90-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97页
        5.3.1 无机盐培养基中莠去津的解毒第92-94页
        5.3.2 土壤中莠去津的解毒第94-97页
    5.4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序InSAR技术在常州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山东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