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9-10页 |
| ·研究区地质、地貌 | 第10页 |
| ·研究区气候 | 第10页 |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信息源的选取 | 第11-12页 |
| ·研究数据 | 第11页 |
| ·专题资料 | 第11-12页 |
| ·数字图像预处理 | 第12-15页 |
| ·波段选择 | 第12页 |
| ·几何精校正 | 第12-13页 |
| ·图像增强 | 第13页 |
| ·图像分辨率融合 | 第13页 |
| ·图像分幅剪裁 | 第13-15页 |
| ·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15-17页 |
| ·土地利用类型及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 第15-16页 |
| ·植被类型及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 第16-17页 |
| ·遥感解译的精度 | 第17-18页 |
| ·专题信息的提取 | 第18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8-48页 |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18-30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9-21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 第21-23页 |
| ·耕地面积的变化 | 第22页 |
| ·林地与草地面积的变化 | 第22-23页 |
| ·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变化 | 第23页 |
|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动态 | 第23-25页 |
| ·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25-29页 |
| ·景观优势度指数变化分析 | 第25-27页 |
| ·缀块形状指数变化分析 | 第27-29页 |
| ·结论 | 第29-30页 |
| ·植被类型状况调查 | 第30-48页 |
| ·植被类型现状 | 第31-33页 |
| ·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变化 | 第33-35页 |
| ·植被类型转换动态 | 第35-39页 |
| ·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39-44页 |
| ·景观优势度指数变化分析 | 第39-42页 |
| ·缀块形状指数变化分析 | 第42-44页 |
| ·上海庙地区 NDVI 变化分析 | 第44-47页 |
| ·植被指数的意义 | 第44页 |
| ·NDVI 变化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图 | 第54-56页 |
| 附表:主要植被物种代码中文名、拉丁名对应表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