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5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园蛛科弓长棘蛛体色多态性的进化意义 | 第15-43页 |
2.1 前言 | 第15-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4 讨论 | 第27-43页 |
第三章 等待型日行性捕食者的捕食策略:视觉诱饵 | 第43-78页 |
3.1 前言 | 第43-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3.2.1 研究地点 | 第47页 |
3.2.2 野外调查 | 第47-49页 |
3.2.3 统计方法 | 第49-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页 |
3.4 讨论 | 第51-78页 |
第四章 热带夜行型圆网蜘蛛亮体色作为视觉通讯信号的功能 | 第78-94页 |
4.1 前言 | 第78-8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8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4.4 讨论 | 第85-94页 |
第五章 生态位共存的夜行性圆网蜘蛛体色的适应性意义 | 第94-115页 |
5.1 前言 | 第94-9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97-113页 |
5.4 讨论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夜行性圆网蜘蛛的入侵现象及其机制 | 第115-129页 |
6.1 前言 | 第115-117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117-11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7页 |
6.4 讨论 | 第127-129页 |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7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