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枫桥经验”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和谐高校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枫桥经验”应用于和谐高校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枫桥经验”的理论概述及实践拓展 | 第16-24页 |
2.1 “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 | 第16-17页 |
2.2 “枫桥经验”的理论阐述 | 第17-20页 |
2.2.1 “枫桥经验”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枫桥经验”的特征 | 第18-19页 |
2.2.3 “枫桥经验”的特色内容 | 第19-20页 |
2.3 “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 | 第20-24页 |
2.3.1 “枫桥经验”在流动人口管理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2 “枫桥经验”在人民调解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2.3.3 “枫桥经验”在消费维权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2.3.4 “枫桥经验”在渔业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2.3.5 “枫桥经验”在网络管理领域的应用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和谐高校建设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6页 |
3.1 和谐高校建设概述 | 第24-27页 |
3.1.1 和谐高校内涵 | 第24-25页 |
3.1.2 和谐高校建设的特征 | 第25-26页 |
3.1.3 和谐高校建设的意义 | 第26-27页 |
3.2 和谐高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3.2.1 制度建设方面 | 第27-29页 |
3.2.1.1 调解制度比较单一 | 第27-28页 |
3.2.1.2 应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第28页 |
3.2.1.3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 第28-29页 |
3.2.2 组织建设方面 | 第29-31页 |
3.2.2.1 基层党组织评价考核机制缺乏创新 | 第29-30页 |
3.2.2.2 教代会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 第30-31页 |
3.2.2.3 学生自治组织发展受限 | 第31页 |
3.2.3 人际关系方面 | 第31-33页 |
3.2.3.1 干部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 第31-32页 |
3.2.3.2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灵活互动 | 第32页 |
3.2.3.3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理解 | 第32-33页 |
3.2.4 后勤服务方面 | 第33-36页 |
3.2.4.1 服务观念较为落后 | 第33页 |
3.2.4.2 服务效率较低 | 第33-34页 |
3.2.4.3 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枫桥经验”应用于和谐高校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42页 |
4.1 良好的社会环境背景 | 第36-37页 |
4.1.1 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性 | 第36-37页 |
4.1.2 教育领域改革的现实性 | 第37页 |
4.2 “枫桥经验”的自身优势 | 第37-39页 |
4.2.1 “枫桥经验”的开放性 | 第37-38页 |
4.2.2 “枫桥经验”的群众性 | 第38-39页 |
4.3 和谐高校建设的现实需求 | 第39-40页 |
4.3.1 和谐高校建设的复杂性 | 第39页 |
4.3.2 和谐高校建设拓宽途径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4.4 “枫桥经验”与和谐高校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第40-42页 |
4.4.1 “枫桥经验”的目标与和谐高校建设的目标相一致 | 第40-41页 |
4.4.2 “枫桥经验”的作用对象与和谐高校建设的对象相一致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枫桥经验”在和谐高校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 第42-56页 |
5.1 借鉴 “枫桥经验”,更新高校工作理念 | 第42-45页 |
5.1.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意识 | 第42-43页 |
5.1.2 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意识 | 第43-44页 |
5.1.3 坚持共同参与,强化群众意识 | 第44-45页 |
5.2 借鉴 “枫桥经验”,完善高校工作机制 | 第45-48页 |
5.2.1 推行 “大调解机制”,理顺人际关系 | 第45-46页 |
5.2.2 运行 “联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 | 第46-47页 |
5.2.3 完善评价及监督机制,实现信息透明 | 第47-48页 |
5.3 借鉴 “枫桥经验”,创新高校工作方法 | 第48-50页 |
5.3.1 实行 “四前工作法”和 “四先四早”工作法 | 第48-49页 |
5.3.2 运用 “四要四不要”工作法 | 第49页 |
5.3.3 落实 “三色预警”维稳工作法 | 第49-50页 |
5.4 借鉴 “枫桥经验”,健全高校组织体系 | 第50-56页 |
5.4.1 构建网格化管理结构 | 第50-52页 |
5.4.2 加强教代会建设 | 第52-53页 |
5.4.3 强化学生自治组织建设 | 第53-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