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原理 | 第12-13页 |
1.2.2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现状 | 第13页 |
1.2.3 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1.1 入组标准 | 第15页 |
2.1.2 排除标准(受试者符合如下任何一项者,将不能入选)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研究工具 | 第16-17页 |
2.3.1 治疗工具 | 第16页 |
2.3.2 疗效评价工具 | 第16-17页 |
2.4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17-18页 |
2.4.1 电极安装 | 第17页 |
2.4.2 训练方法 | 第17-18页 |
2.4.3 数据收集 | 第18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19-26页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9页 |
3.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 | 第19-23页 |
3.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总分比较 | 第19-20页 |
3.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各项因子评分比较 | 第20-23页 |
3.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OSIE量表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 | 第23-24页 |
3.4 研究组脑电α波值及表面肌电值变化 | 第24页 |
3.5 研究组实验数据相关性结果 | 第24-25页 |
3.6 安全性评价 | 第25-2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6-30页 |
4.1 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4.2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研究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的影响 | 第27页 |
4.3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研究组治疗前后NOSIE量表评分的影响 | 第27-28页 |
4.4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研究组治疗前后脑电α波值和sEMG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4.5 三项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0-32页 |
5.1 结论 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程度 | 第30页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综述 | 第39-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