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党的基层工作论文--文教、卫生论文

即时通信工具在党员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C市党员教育”微信号为例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问卷调查法第16页
        1.3.2 访谈法第16页
        1.3.3 比较研究法第16-17页
        1.3.4 案例分析法第17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1.4.1 研究创新第17页
        1.4.2 研究不足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即时通信工具第19页
        2.1.2 微信、微博、手机QQ第19-20页
        2.1.3 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信息传播理论第20-21页
        2.2.2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第21页
        2.2.3 思想引导方法第21-22页
        2.2.4 教育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传统党员教育的方式及不足第23-29页
    3.1 传统党员教育的方式第23-25页
        3.1.1“三会一课”第23页
        3.1.2 学习培训第23-24页
        3.1.3 思想政治工作第24页
        3.1.4 开展专题活动第24-25页
    3.2 传统党员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第25-29页
        3.2.1 难以深入,流于形式第26-27页
        3.2.2 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第27-28页
        3.2.3 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第28-29页
第四章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探索第29-43页
    4.1 C市党员教育的基本情况第29-30页
        4.1.1 C市党员教育的主要作法第29页
        4.1.2 C市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探索第29-30页
    4.2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有利条件第30-31页
        4.2.1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第30页
        4.2.2 中央政策的引导和实践的示范第30-31页
        4.2.3 党员接收信息渠道多样化的需要第31页
    4.3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途径第31-34页
        4.3.1 政策宣传新窗口第31-32页
        4.3.2 理论学习新平台第32-33页
        4.3.3 沟通交流新纽带第33页
        4.3.4 舆情监测新渠道第33-34页
    4.4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效果分析第34-39页
        4.4.1 关注“C市党员教育”微信号的主要方式是行政命令第35页
        4.4.2 关注对象获得信息的主要时段是晚上第35-36页
        4.4.3 关注对象对推送内容的满意度较高第36-37页
        4.4.4 关注对象最希望增加党建信息获取量第37页
        4.4.5 关注对象建议“C市党员教育”微信号要更接地气第37-38页
        4.4.6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比较优势第38-39页
    4.5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9-43页
        4.5.1 思想重视不够第40页
        4.5.2 亲和力不足第40页
        4.5.3 吸引力不够第40-41页
        4.5.4 服务功能缺失第41页
        4.5.5 缺乏专业化团队运作第41-42页
        4.5.6 城乡差异影响传播的有效性第42-43页
第五章 部分地区创新党员教育的实践与启示第43-47页
    5.1 部分地区创新党员教育的实践第43-45页
        5.1.1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第43页
        5.1.2 云南省晋宁县第43-44页
        5.1.3 甘肃省徽县第44页
        5.1.4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区第44-45页
    5.2 经验启示第45-47页
        5.2.1 突破思维局限,敢于运用新技术第45页
        5.2.2 发挥平台优势,加强互动交流第45页
        5.2.3 突出政治功能,抢占话语制高点第45页
        5.2.4 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党员学习需求第45-46页
        5.2.5 注重双向发力,提升党员教育实效第46-47页
第六章 应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党员教育的建议第47-54页
    6.1 切实转变观念,贴近党员群众第47-48页
        6.1.1 转变思想观念第47页
        6.1.2 放低官方身段第47-48页
        6.1.3 巧借外力推广第48页
    6.2 精心编排内容,打造特色精品第48-49页
        6.2.1 内容要“精”第48页
        6.2.2 版面要“活”第48-49页
        6.2.3 标题要“新”第49页
        6.2.4 推送要“准”第49页
    6.3 优化功能设置,提供广泛服务第49-51页
        6.3.1 增加服务内容第50页
        6.3.2 网上网下互动第50-51页
        6.3.3 融合传统方式第51页
    6.4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力基础第51-52页
        6.4.1 拓宽范围选人第51页
        6.4.2 提升沟通能力第51-52页
        6.4.3 完善相关机制第52页
        6.4.4 培育党员“意见领袖”第52页
    6.5 推动网络发展,确保信息安全第52-54页
        6.5.1 完善网络布局第52-53页
        6.5.2 加强安全监管第53页
        6.5.3 灵活选择党员教育方式第53-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60页
附录A 党员教育微信调查问卷第60-62页
附录B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查问卷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日社会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