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外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泉金客运航线 | 第17-18页 |
2.1.2 海事安全管理 | 第18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新公共管理 | 第18-19页 |
2.2.2 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海事建设 | 第19-20页 |
2.2.3 海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 第20-21页 |
2.2.4 海事公共物品(公共产品) | 第21页 |
2.2.5 事故系统四要素 | 第21-23页 |
第3章 泉金客运航线安全管理现状 | 第23-46页 |
3.1 泉金客运航线客船、船公司、船员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3.1.1 客船现状 | 第23-25页 |
3.1.2 船公司现状 | 第25-26页 |
3.1.3 船员现状 | 第26-28页 |
3.2 泉金客运航线环境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3.2.1 自然环境现状 | 第28-30页 |
3.2.2 通航环境现状 | 第30-34页 |
3.2.3 泉金客运航线通航环境未来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3.3 泉金客运航线两岸海事管理现状分析 | 第35-40页 |
3.3.1 海事静态监管现状 | 第36页 |
3.3.2 海事动态监管现状 | 第36-39页 |
3.3.3 海上搜救应急建设 | 第39-40页 |
3.4 泉金客运航线两岸海事法律法规差异性现状分析 | 第40-46页 |
3.4.1 两岸船员法差异性分析 | 第41-43页 |
3.4.2 两岸航业法差异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3 两岸船舶法差异性分析 | 第44-46页 |
第4章 泉金客运航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52页 |
4.1 泉金客运航线客船、船公司、船员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1.1 客船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4.1.2 船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4.1.3 船员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2 泉金客运航线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4.2.1 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4.2.2 通航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4.3 泉金客运航线两岸海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4.3.1 两岸海事管理机构沟通不够顺畅 | 第49页 |
4.3.2 海事管理理念有待创新 | 第49页 |
4.3.3 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存在滞后性 | 第49-50页 |
4.3.4 海事公共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 第50页 |
4.4 泉金客运航线两岸海事法律法规差异性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4.5 泉金客运航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50-52页 |
4.5.1 面临的机遇 | 第50-51页 |
4.5.2 面临的挑战 | 第51-52页 |
第5章 提升泉金客运航线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52-60页 |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航环境 | 第52-53页 |
5.2 服务客轮公司管理,提升船员素质 | 第53-54页 |
5.3 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强化预警机制 | 第54-55页 |
5.4 突出监管服务并重,构建服务海事 | 第55-57页 |
5.5 推动两岸监管合作,增进沟通交流 | 第57-58页 |
5.6 平衡海事法律差异,化解制度冲突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