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南瓜论文

印度南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致谢第5-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印度南瓜生产概况第13-14页
    1.2 不同印度南瓜品种特征特性相关研究第14-15页
    1.3 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相关研究第15-16页
    1.4 提高瓜类坐果率相关研究第16-17页
    1.5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相关研究第17-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印度南瓜茬口安排及品比试验第19-26页
    2.1 印度南瓜茬口模式调查第19页
    2.2 印度南瓜品种情况调查第19-22页
    2.3 2013年冬季~2014年春季印度南瓜品比试验第22-23页
        2.3.1 料材与方法第22页
        2.3.2 田间试验第22页
        2.3.3 结果与分析第22-23页
    2.4 2015年印度南瓜品比试验第23-25页
        2.4.1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2.4.2 田间试验第23-24页
        2.4.3 结果与分析第24页
        2.4.4 高温条件下生长情况第24-25页
    2.5 讨论第25-26页
第三章 冬春季印度南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第26-31页
    3.1 关键技术总结第26-28页
        3.1.1 品种选择第26页
        3.1.2 种植时间第26页
        3.1.3 保温措施第26-27页
        3.1.4 保花保果第27-28页
    3.2 栽培试验第28-29页
        3.2.1 试验材料第28页
        3.2.2 田间试验第28页
        3.2.3 调查方法第28-29页
        3.2.4 结果与分析第29页
    3.3 讨论第29-31页
        3.3.1 掌握关键栽培技术第29-30页
        3.3.2 优化栽培方式第30-31页
第四章 夏秋季印度南瓜栽培技术研究第31-35页
    4.1 关键栽培技术第31-32页
        4.1.1 播种时间安排第31页
        4.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第31-32页
        4.1.3 病虫害防控第32页
    4.2 不同播种期对印度南瓜的影响第32-34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4.2.2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第32-33页
        4.2.3 调查方法第33页
        4.2.4 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4.3 讨论第34-35页
        4.3.1 分析秋季印度南瓜病毒病高发原因第34页
        4.3.2 合理安排播种期第34-35页
第五章 南瓜花粉贮藏试验及坐果技术研究第35-40页
    5.1 花粉低温贮藏试验第35-36页
        5.1.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5.1.2 结果与分析第36页
    5.2 印度南瓜人工授粉试验第36-39页
        5.2.1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5.2.2 田间试验第37-38页
        5.2.3 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5.3 讨论第39-40页
第六章 印度南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第40-48页
    6.1 印度南瓜白粉病防治试验第40-42页
        6.1.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6.1.1.1 试验药剂第40页
            6.1.1.2 田间试验方法第40-41页
            6.1.1.3 数据统计方法第41页
        6.1.2 结果与分析第41-42页
        6.1.3 露娜森使用情况第42页
    6.2 印度南瓜病毒病防治试验第42-44页
        6.2.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6.2.2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6.3 印度南瓜烟粉虱绿色防控试验第44-46页
        6.3.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6.3.2 结果与分析第45页
        6.3.3 稳特药剂试用情况第45-46页
    6.4 残体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第46页
        6.4.1 无害化处理技术第46页
        6.4.2 循环再利用技术第46页
    6.5 讨论第46-48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7.1 主要结论第48-49页
    7.2 展望与建议第49页
    7.3 推广应用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作者简历第52-53页
附件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国产测树仪在基本测树因子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个籼粳交加倍单倍群体的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