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 | 第13-14页 |
1.2.2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研究评析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本文使用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0-21页 |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第21-34页 |
2.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 | 第22-26页 |
2.2.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 | 第22-24页 |
2.2.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分类 | 第24-26页 |
2.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26-33页 |
2.3.1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第26-28页 |
2.3.2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第28-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的理论联系 | 第34-48页 |
3.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 | 第34-39页 |
3.1.1 碳排放权价格的决策主体 | 第34-35页 |
3.1.2 碳排放权价格的形成方式 | 第35-38页 |
3.1.3 碳排放权价格的调控 | 第38-39页 |
3.2 分类能源市场的碳排放 | 第39-42页 |
3.2.1 能源的分类 | 第39-41页 |
3.2.2 化石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关系 | 第41-42页 |
3.3 化石能源价格影响碳价的路径 | 第42-47页 |
3.3.1 化石能源价格影响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 第43-45页 |
3.3.2 化石能源价格影响碳价的传导机制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的动态关系分析 | 第48-69页 |
4.1 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波动分析 | 第48-51页 |
4.2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 第51-53页 |
4.2.1 数据的选择 | 第51-52页 |
4.2.2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52-53页 |
4.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碳价相关性分析 | 第53-58页 |
4.3.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时空分布 | 第53-54页 |
4.3.2 基于Pearson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分析 | 第54-56页 |
4.3.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 第56-58页 |
4.4 基于固定参数的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相关性分析 | 第58-61页 |
4.4.1 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长期关系分析 | 第58-59页 |
4.4.2 固定参数模型的假定条件 | 第59-60页 |
4.4.3 影响系数的估计 | 第60页 |
4.4.4 模型效果的判定 | 第60-61页 |
4.5 基于时变参数的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相关性分析 | 第61-68页 |
4.5.1 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 | 第61-62页 |
4.5.2 时变参数方程的设定 | 第62-63页 |
4.5.3 碳价和能源价格的时变均衡关系确定 | 第63-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化石能源价格的相对变动对碳价的影响 | 第69-84页 |
5.1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69-70页 |
5.1.1 VAR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69-70页 |
5.1.2 VAR模型的设定 | 第70页 |
5.2 模型建立与检验 | 第70-73页 |
5.2.1 VAR模型建立的条件 | 第71-72页 |
5.2.2 模型滞后期的确定与检验 | 第72-73页 |
5.3 量测冲击程度 | 第73-83页 |
5.3.1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 | 第74-80页 |
5.3.2 基于方差分解的分析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84-8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6.2 对建设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后记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