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的国家立法沿革 | 第11-20页 | 
| (一)选区划分制度初创时期 | 第11-13页 | 
| (二)选区划分制度过渡时期 | 第13-14页 | 
| (三)选区划分制度确立阶段 | 第14-16页 | 
| (四)选区划分制度废止阶段 | 第16页 | 
| (五)选区划分制度恢复发展时期 | 第16-20页 | 
| 二、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的地方实践 | 第20-31页 | 
| (一)选区划分的依据 | 第20-21页 | 
| (二)选区划分的原则 | 第21页 | 
| (三)选区划分的主体 | 第21-26页 | 
| (四)选区划分的标准 | 第26-31页 | 
| 三、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的反思 | 第31-39页 | 
| (一)选区划分主体的反思 | 第31-33页 | 
| (二)选区划分客体的反思 | 第33-35页 | 
| (三)选区划分程序的反思 | 第35-37页 | 
| (四)选区划分救济途径的反思 | 第37-39页 | 
| 四、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的完善 | 第39-47页 | 
| (一)选举主体的专业化 | 第39-40页 | 
| (二)选区划分的均衡化 | 第40-41页 | 
| (三)小选区制的普及化 | 第41-42页 | 
| (四)选区划分标准的居住地主义 | 第42-43页 | 
| (五)选区划分程序的正当化 | 第43-44页 | 
| (六)选举诉讼制度的宪政化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