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法律适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对民间借贷的基本认识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民间借贷行为的主要特征 | 第16-18页 |
一 借贷主体的多元性 | 第16-17页 |
二 借贷行为的灵活性 | 第17页 |
三 借贷形态多样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的新类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借贷关系的成立和事实认定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要件分析 | 第20-22页 |
一 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 | 第20页 |
二 民间借贷合同的特殊成立要件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款项交付凭证的证据效力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欠条和瑕疵借条的证据效力 | 第23-25页 |
第四节 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民间借贷合同效力分析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合同生效要件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 | 第27-28页 |
二 借贷合同的生效要件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关系混同时的效力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企业内部集资的借贷合同效力 | 第32-34页 |
一 集资对象 | 第32-33页 |
二 集资目的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民间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时合同的效力 | 第34-36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类 | 第34-35页 |
二 集资诈骗类 | 第35-36页 |
第五节 转贷行为的效力 | 第36-40页 |
一 转贷资金来源 | 第37页 |
二 转贷目的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利率利息与民间借贷合同的履行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制度 | 第40-42页 |
一 不超过银行同类借贷利率的四倍 | 第40-41页 |
二 区分不同利率档次来确定保护制度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利率利息与合同成立生效的关系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及其处理规则 | 第43-47页 |
一 复利 | 第43-44页 |
二 未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 | 第44-45页 |
三 未约定逾期利息或约定不明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虚假借贷关系的识别 | 第47-50页 |
第一节 虚假借贷的表现形式 | 第47页 |
第二节 法律规制及其评析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虚假借贷诉讼的法律责任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