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1.2.1 排污权分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2 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2 基于纳污控制的流域排污权理论基础 | 第20-35页 |
| 2.1 排污权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 2.2 纳污控制和排污权关系解读 | 第22-24页 |
| 2.2.1 纳污控制内涵界定 | 第22页 |
| 2.2.2 纳污控制和排污权关系 | 第22-24页 |
| 2.3 基于纳污控制的排污权研究特色 | 第24-26页 |
| 2.3.1 以水功能区为主导 | 第24页 |
| 2.3.2 以限制纳污红线为约束 | 第24-25页 |
| 2.3.3 以分层模型构建为依托 | 第25-26页 |
| 2.4 基于纳污控制的排污权理论支撑 | 第26-35页 |
| 2.4.1 和谐论 | 第27-29页 |
| 2.4.2 目标规划 | 第29-30页 |
| 2.4.3 纳污能力计算 | 第30-35页 |
| 3 基于限排总量逐层分解的流域初始排污权和谐分配 | 第35-53页 |
| 3.1 概述 | 第35-36页 |
| 3.2 限制排污总量逐层分解内涵 | 第36-37页 |
| 3.2.1 限制排污总量界定 | 第36页 |
| 3.2.2 限排总量逐层分解 | 第36-37页 |
| 3.3 流域初始排污权和谐分配指标体系 | 第37-46页 |
| 3.3.1 指导思想 | 第37页 |
| 3.3.2 和谐分配原则 | 第37-39页 |
| 3.3.3 指标选取 | 第39-42页 |
| 3.3.4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6页 |
| 3.4 流域两层排污权分配模型构建 | 第46-53页 |
| 3.4.1 模型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 3.4.2 一层排污权分配模型 | 第47-49页 |
| 3.4.3 二层排污权分配模型 | 第49-51页 |
| 3.4.4 排污权分配模型求解 | 第51-53页 |
| 4 基于纳污控制的流域排污权交易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 第53-68页 |
| 4.1 概述 | 第53-54页 |
| 4.2 流域计算单元及排污口概化 | 第54-56页 |
| 4.3 可交易排污权核算 | 第56-59页 |
| 4.3.1 可交易排污权概念 | 第56页 |
| 4.3.2 可交易排污权量化 | 第56-58页 |
| 4.3.3 减排潜力计算模型 | 第58-59页 |
| 4.4 排污权交易多目标优化模型 | 第59-68页 |
| 4.4.1 模型设计思路 | 第59-60页 |
| 4.4.2 排污权交易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 第60-63页 |
| 4.4.3 基于NSGA-Ⅱ的排污权交易模型求解 | 第63-68页 |
| 5 应用研究—以沙颍河流域为例 | 第68-107页 |
| 5.1 沙颍河流域概述 | 第68-70页 |
| 5.2 沙颍河流域排污权确定 | 第70-74页 |
| 5.2.1 入河排污口调查 | 第70-71页 |
| 5.2.2 沙颍河流域计算单元概化 | 第71-73页 |
| 5.2.3 排污权确定 | 第73-74页 |
| 5.3 沙颍河流域初始排污权两层分配 | 第74-92页 |
| 5.3.1 初始排污权和谐分配指标体系 | 第74-75页 |
| 5.3.2 流域排污权分配和谐度计算 | 第75-80页 |
| 5.3.3 一层排污权分配及结果分析 | 第80-85页 |
| 5.3.4 二层排污权分配及结果分析 | 第85-92页 |
| 5.4 沙颍河流域“先支流—后干流”的排污权交易 | 第92-107页 |
| 5.4.1 可交易排污权计算 | 第92-94页 |
| 5.4.2 支流排污权交易及结果分析 | 第94-97页 |
| 5.4.3 干流排污权交易及结果分析 | 第97-102页 |
| 5.4.4 不同管理决策下的排污权交易 | 第102-10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 6.1 结论 | 第107-108页 |
| 6.2 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