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1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超疏水材料 | 第11-16页 |
·超疏水界面简介 | 第11-13页 |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 | 第13-15页 |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5-16页 |
·Cu 纳米线的研究 | 第16-19页 |
·超疏水纳米铜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铜纳米线的制备 | 第17-18页 |
·铜纳米线的特性及应用 | 第18-19页 |
·Pb 和PCB 的危害和检测 | 第19-23页 |
·Pb 的危害 | 第19页 |
·Pb 的处理和检测技术 | 第19-20页 |
·PCB 的危害 | 第20-21页 |
·PCB 的分解和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本文选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选题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1页 |
第2章 铜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31-44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阳极氧化铝模板(AAO)的制备 | 第32-35页 |
·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过程 | 第33-35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制备 | 第35-38页 |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铜纳米线阵列制备过程 | 第35-38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表征 | 第38-42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铜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表征(SEM,TEM,HRTEM) | 第38-39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SAED 表征 | 第39-41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XRD 表征 | 第41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EDS 表征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3章 铜纳米线阵列的形貌调控及超疏水性能研究 | 第44-63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超疏水界面研究现状 | 第45-46页 |
·超疏水原理 | 第46页 |
·铜纳米线阵列的形貌调控 | 第46-49页 |
·反应时间对铜纳米线阵列形貌的影响 | 第46-47页 |
·离子比例对铜纳米线阵列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离子浓度对铜纳米线阵列形貌的影响 | 第48页 |
·溶解AAO 模板时间对铜纳米线阵列形貌的影响 | 第48-49页 |
·形貌调控可能的机理 | 第49-51页 |
·不同形貌疏水性能的研究 | 第51-56页 |
·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 | 第52-54页 |
·弹跳实验 | 第54-55页 |
·接触时间 | 第55-56页 |
·模型解释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4章 金属纳米线阵列在饮用水中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方面应用的初步探索 | 第63-72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铜纳米线阵列电极对Pb2+检测 | 第64-68页 |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测水中痕量铅原理 | 第64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4页 |
·铜纳米线阵列工作电极制备 | 第64-65页 |
·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水中痕量铅 | 第65-68页 |
·铜纳米线阵列对PCB 的吸附 | 第68-70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