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谷胱甘肽概述 | 第11-14页 |
·谷胱甘肽 | 第11-12页 |
·GSH 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谷胱甘肽的应用 | 第13-14页 |
·谷胱甘肽的生产研究及现状 | 第14-21页 |
·萃取法 | 第14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4-15页 |
·酶法合成GSH | 第15-17页 |
·发酵法生产GSH | 第17-21页 |
·毕赤酵母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9页 |
·所用菌株与质粒 | 第23-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7-29页 |
·分子生物实验方法 | 第29-37页 |
·PCR 扩增GSHI、GSHII 基因及gshF 基因 | 第29-30页 |
·质粒提取 | 第30-31页 |
·PCR 产物纯化、核酸电泳和目的片段切胶回收 | 第31-32页 |
·基因的PCR 纯化产物和质粒双酶切 | 第32-33页 |
·基因双酶切后纯化产物和质粒双酶切胶回收后产物连接 | 第33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转化 | 第33-34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转化 | 第34-35页 |
·菌落PCR 验证 | 第35页 |
·基因组提取 | 第35-37页 |
·毕赤酵母细胞破碎 | 第37页 |
·实验分析 | 第37-40页 |
·菌体浓度测定 | 第37页 |
·SDS-PAGE 蛋白电泳 | 第37页 |
·GSH 的测定 | 第37-40页 |
第三章 不同酵母来源的谷胱甘肽合成酶对重组毕赤酵母法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 第40-57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5页 |
·载体pGAPZαH 的构建 | 第40-41页 |
·表达载体pGAPZαHScIGSH 的构建 | 第41-45页 |
·表达载体pGAPZαHScIIGSH 的构建 | 第45页 |
·表达载体pGAPZαHCuGSH 的构建 | 第45-46页 |
·表达载体线性化 | 第46页 |
·电转化毕赤酵母 | 第46-47页 |
·重组菌株菌落PCR 验证 | 第47-48页 |
·重组菌GSHI 和GSHII 基因的表达 | 第48-49页 |
·重组菌合成GSH | 第49-52页 |
·重组菌合成GSH 的稳定性检测 | 第52页 |
·底物氨基酸对合成GSH 的影响 | 第52-53页 |
·重组菌G5115/ScIGSH 1 L 罐发酵生产GSH 的初步研究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对重组毕赤酵母法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 第57-70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L monocytogenes gshF 基因的克隆 | 第58-61页 |
·S agalactiae、L plantarum gshF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1-63页 |
·表达质粒线性化及电转化毕赤酵母 | 第63页 |
·重组菌株菌落PCR 验证 | 第63-65页 |
·重组菌gshF 的表达 | 第65-66页 |
·重组菌合成GSH | 第66页 |
·重组菌合成GSH 的稳定性检测 | 第66-67页 |
·重组菌合成GSH 的动态分析 | 第67-68页 |
·底物氨基酸对合成GSH 的影响 | 第68页 |
·GSH 的降解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