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41页 |
1.1 微合金钢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横裂纹研究现状 | 第12-28页 |
1.2.1 微合金钢连铸坯横裂纹特征 | 第12-13页 |
1.2.2 连铸坯高温热塑性行为对横裂纹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连铸坯高温组织对横裂纹的影响 | 第14-18页 |
1.2.4 连铸坯表面横裂纹的控制措施 | 第18-28页 |
1.3 连铸过程中高温铁素体对奥氏体生长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1.4 ɑ 铁素体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1.4.1 ɑ 铁素体研究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1.4.2 ɑ 铁素体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5 微合金钢横裂纹敏感性与铸坯组织关系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1.6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36-37页 |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创新点 | 第37-41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37-3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7.3 主要创新点 | 第39-41页 |
2 微合金钢凝固过程中δ铁素体对原始奥氏体影响研究 | 第41-53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41-42页 |
2.1.2 实验方案 | 第42-43页 |
2.2 凝固行为的原位观察 | 第43-45页 |
2.3 δ铁素体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45-47页 |
2.4 修正的奥氏体生长模型 | 第47-51页 |
2.4.1 现有模型精度分析 | 第47-49页 |
2.4.2 晶界迁移率 | 第49-50页 |
2.4.3 修正模型以及验证 | 第50-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3 微合金钢连铸坯原始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模拟研究 | 第53-77页 |
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53-57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装置 | 第53-55页 |
3.1.2 实验方案 | 第55-57页 |
3.2 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转变率 | 第57-62页 |
3.2.1 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原位观察 | 第57-59页 |
3.2.2 冷却速度对先共析铁素体形成的影响 | 第59-61页 |
3.2.3 冷却温度对先共析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 先共析铁素体形貌 | 第62-65页 |
3.3.1 冷却速度对先共析铁素体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2 先共析铁素体形貌的晶体学研究 | 第63-64页 |
3.3.3 先共析铁素体形貌对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 先共析铁素体形核晶体学 | 第65-68页 |
3.4.1 先共析铁素体形核取向 | 第65-67页 |
3.4.2 先共析铁素体形核取向对形貌的影响 | 第67-68页 |
3.5 第二相析出对先共析铁素体的影响 | 第68-74页 |
3.5.1 第二相析出规律研究 | 第68-71页 |
3.5.2 第二相析出对孕育时间差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3 第二相析出对先共析铁素体的影响 | 第72-74页 |
3.6 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机制 | 第74-7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4 微合金钢连铸坯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变模拟研究 | 第77-91页 |
4.1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77-79页 |
4.1.1 实验材料及装置 | 第77-78页 |
4.1.2 实验方案 | 第78-79页 |
4.2 先共析铁素体对二次相变行为的影响 | 第79-83页 |
4.2.1 先共析铁素体对二次相变行为的影响 | 第79-81页 |
4.2.2 先共析铁素体形貌对奥氏体形核的影响 | 第81-83页 |
4.3 二次相变研究 | 第83-84页 |
4.3.1 回热条件对细化结果的影响 | 第83页 |
4.3.2 回热条件对二次相变的影响机制 | 第83-84页 |
4.4 第二相析出行为对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 | 第84-86页 |
4.5 优化的双相变工艺 | 第86-88页 |
4.6 双相变工艺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机理 | 第88-8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微合金钢连铸坯高温组织模型研究 | 第91-107页 |
5.1 微合金钢铸坯高温组织模型的建立 | 第91-94页 |
5.2 铸坯高温组织特征参数的测量 | 第94-101页 |
5.2.1 试样制备与测量方法 | 第94-96页 |
5.2.2 实验结果 | 第96-98页 |
5.2.3 铸坯高温组织特征参数的选取 | 第98-101页 |
5.3 基于铸坯组织特征的横裂纹敏感性判据 | 第101-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6.1 结论 | 第107-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附录 | 第123页 |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页 |
B.攻读学位期间已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123页 |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