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概述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区域合作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 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角色 | 第18页 |
2.2 区域合作中的市场作用 | 第18-19页 |
2.3 区域合作中的企业行为 | 第19-20页 |
3 汕尾在区域合作模式中的现状与问题 | 第20-27页 |
3.1 产业合作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第21-22页 |
3.1.1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突出 | 第21页 |
3.1.2 产业创新能力薄弱 | 第21-22页 |
3.1.3 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 第22页 |
3.2 金融合作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第22-24页 |
3.2.1 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 | 第22-23页 |
3.2.2 区域金融合作基础薄弱 | 第23页 |
3.2.3 区域金融市场缺乏活力 | 第23-24页 |
3.3 人才合作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27页 |
3.3.1 人才资源匮乏和外流 | 第24-25页 |
3.3.2 人才规划和结构不合理 | 第25页 |
3.3.3 人才建设体系和机制不完善 | 第25-27页 |
4 汕尾在区域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27-33页 |
4.1 区域合作模式的理念和制度固化 | 第27-29页 |
4.1.1 传统发展思路根深蒂固 | 第27-28页 |
4.1.2 政府、市场及企业的角色错位 | 第28页 |
4.1.3 本地负面思潮和形象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区域合作模式中的区位优势不凸显 | 第29-30页 |
4.2.1 区位优势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29页 |
4.2.2 融不入“珠三角”和走不进“潮汕经济圈” | 第29-30页 |
4.2.3 整体投资环境和市政基础建设薄弱 | 第30页 |
4.3 区域合作模式中的协调存在障碍 | 第30-33页 |
4.3.1 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4.3.2 政府作为协调者角色不明显 | 第31-32页 |
4.3.3 区域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约束力 | 第32-33页 |
5 优化汕尾区域合作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 第33-40页 |
5.1 打破传统区域合作模式的思维和束缚 | 第33-35页 |
5.1.1 形成以制度创新为主要推力的区域合作制度 | 第33-34页 |
5.1.2 形成以市场和企业为主体的运行机制 | 第34页 |
5.1.3 形成以政府制度创新的保障机制 | 第34-35页 |
5.2 构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区域合作模式 | 第35-37页 |
5.2.1 基于构建区域价值链产业升级的思路 | 第35-36页 |
5.2.2 加快金融合作模式的转变 | 第36页 |
5.2.3 优化区域人才合作模式 | 第36-37页 |
5.3 探索和构建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第37-40页 |
5.3.1 加快推进“互联网+”,优化地区电子商务发展 | 第37-38页 |
5.3.2 紧抓“物联网”发展机遇,实现地区合作跨越式发展 | 第38-39页 |
5.3.3 借力“一带一路”大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