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的原理及理论分析 | 第13-27页 |
2.1 常见井下油水分离器的原理 | 第13-14页 |
2.1.1 重力分离 | 第13页 |
2.1.2 离心分离 | 第13页 |
2.1.3 隔膜分离技术 | 第13-14页 |
2.2 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分离原理 | 第14-17页 |
2.2.1 分离器的结构 | 第14页 |
2.2.2 分离器的工作过程 | 第14页 |
2.2.3 分离器的分离原理 | 第14-17页 |
2.3 沉降杯中油滴的运动 | 第17-19页 |
2.3.1 油滴形状分析 | 第17-18页 |
2.3.2 油滴上升速度 | 第18-19页 |
2.4 沉降杯中油滴的聚并 | 第19-23页 |
2.4.1 油滴聚并过程 | 第19-20页 |
2.4.2 油滴聚合后粒径变化 | 第20-21页 |
2.4.3 油滴聚并后的速度变化 | 第21-22页 |
2.4.4 油滴的聚并速率 | 第22-23页 |
2.5 分离器等流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2.5.1 进液孔流量计算 | 第24页 |
2.5.2 中心管内摩阻压差 | 第24-27页 |
第3章 多杯等流型改型设计方案 | 第27-33页 |
3.1 现有的分离器应用情况 | 第27-28页 |
3.2 原分离器堵塞后失效分析 | 第28-31页 |
3.2.1 均匀堵塞对流量比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3.2.2 不均匀堵塞对流量比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31页 |
3.3 对现有分离器改型的初步思路 | 第31-33页 |
第4章 油水分离器改型方案及流场模拟研究 | 第33-57页 |
4.1 流动模型及流动方程 | 第33-35页 |
4.2 三杯同孔分离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5-38页 |
4.3 环切模型分析 | 第38-42页 |
4.3.1 结构设计 | 第38页 |
4.3.2 数值模拟 | 第38-42页 |
4.4 开槽模型分析 | 第42-46页 |
4.4.1 结构设计 | 第42页 |
4.4.2 数值模拟 | 第42-46页 |
4.5 斜角开槽模型分析 | 第46-50页 |
4.5.1 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4.5.2 数值模拟 | 第48-50页 |
4.6 阶梯模型分析 | 第50-53页 |
4.6.1 物理模型 | 第50-51页 |
4.6.2 数值模拟 | 第51-53页 |
4.7 杯开孔道模型分析 | 第53-57页 |
4.7.1 物理模型 | 第53-54页 |
4.7.2 数值模拟 | 第54-57页 |
第5章 油水分离器改型设计计算软件编制 | 第57-62页 |
5.1 新型沉降杯油水分离效率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2 油水分离器水力设计计算软件的编制 | 第58-59页 |
5.3 新型油水分离器水力设计计算推荐方案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