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基坑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基坑变形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坑设计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2.1 土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2 基坑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2.3 基坑支挡结构的受力计算 | 第21-24页 |
2.3.1 支挡结构的分析模型 | 第21-22页 |
2.3.2 支挡结构稳定性验算 | 第22-23页 |
2.3.3 锚杆支撑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2.4 支护结构的选择和使用条件 | 第24页 |
2.5 基坑的开挖与监测 | 第24-28页 |
2.5.1 基坑开挖的安全规定 | 第25-26页 |
2.5.2 报警值确定的原则 | 第26页 |
2.5.3 基坑各项报警值的确定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天汇龙城工程基坑设计方案分析 | 第29-3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9-32页 |
3.1.1 基坑地理概况 | 第29-30页 |
3.1.2 基坑周边环境 | 第30页 |
3.1.3 岩土工程条件 | 第30-32页 |
3.2 基坑设计方案 | 第32-34页 |
3.2.1 基坑设计依据 | 第32页 |
3.2.2 设计方案 | 第32-34页 |
3.2.3 基坑开挖流程 | 第34页 |
3.3 环境监测及紧急处理措施 | 第34-35页 |
3.3.1 环境监测 | 第34-35页 |
3.3.2 应急处理措施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天汇龙城工程基坑变形数值分析 | 第36-52页 |
4.1 软件简介 | 第36页 |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6-41页 |
4.2.1 三维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4.2.2 土体的模拟 | 第37-38页 |
4.2.3 支护桩的模拟 | 第38-39页 |
4.2.4 锚杆的模拟 | 第39-40页 |
4.2.5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40-41页 |
4.3 ABAQUS三维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4.3.1 基坑隆起值分析 | 第47-48页 |
4.3.2 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分析 | 第48-49页 |
4.3.3 基坑周边特征点位移分析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天汇龙城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及数据分析 | 第52-63页 |
5.1 基坑监测 | 第52-56页 |
5.1.1 基坑监测内容 | 第52-53页 |
5.1.2 基坑监测点布置 | 第53-56页 |
5.1.3 基坑监测流程 | 第56页 |
5.2 基坑监测数据分析 | 第56-60页 |
5.2.1 基坑周边道路监测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5.2.2 基坑坡顶监测数据分析 | 第57-59页 |
5.2.3 基坑冠梁监测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5.3 ABAQUS模拟数据与基坑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基坑累计位移预测模型 | 第63-73页 |
6.1 改进时间序列模型 | 第63-66页 |
6.1.1 改进最小二乘法模型 | 第63-64页 |
6.1.2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64-65页 |
6.1.3 时间序列加法模型 | 第65-66页 |
6.2 基坑变形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 | 第66-72页 |
6.2.1 趋势性位移分析预测 | 第67-69页 |
6.2.2 周期性位移分析预测 | 第69-71页 |
6.2.3 累积位移分析预测 | 第71-7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页 |
7.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