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言小说中的女鬼形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女鬼形象溯源 | 第14-25页 |
(一)相关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 第14-16页 |
1.鬼的内涵 | 第14-15页 |
2.鬼的属性 | 第15-16页 |
(二)女鬼形象的演变 | 第16-20页 |
1.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女鬼形象 | 第16-17页 |
2.隋唐五代小说中的女鬼形象 | 第17-18页 |
3.宋元小说中的女鬼形象 | 第18-20页 |
(三)明前小说中的女鬼形象个案研究 | 第20-25页 |
1.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还魂女鬼形象 | 第20-21页 |
2.隋唐五代小说中的复仇女鬼形象 | 第21-23页 |
3.宋元小说中的归阴女鬼形象 | 第23-25页 |
二、明代文言小说中女鬼形象的文化背景 | 第25-36页 |
(一)重利轻义的时代风气 | 第25-28页 |
1.商品经济发展下的重利轻义风气 | 第25-26页 |
2.重利轻义风气对女鬼形象塑造的影响 | 第26-28页 |
(二)娱乐教化的创作心态 | 第28-32页 |
1.尚奇尚俗文学倾向下的娱乐创作心态 | 第28-30页 |
2.用世济世情怀下的教化创作心态 | 第30-32页 |
(三)崇才崇情的女性观 | 第32-36页 |
1.个性解放思潮下崇情崇才的女性观 | 第32-34页 |
2.崇才崇情女性观对女鬼形象塑造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三、明代文言小说中女鬼形象的类型 | 第36-43页 |
(一)复仇与报恩 | 第36-39页 |
1.复仇 | 第36-37页 |
2.报恩 | 第37-39页 |
(二)求爱与祟人 | 第39-43页 |
1. 求爱 | 第39-41页 |
2. 祟人 | 第41-43页 |
四、明代文言小说中女鬼形象的文化内涵 | 第43-54页 |
(一)鬼魂崇拜的原始信仰 | 第43-44页 |
1.鬼魂崇拜的原始信仰 | 第43-44页 |
2.鬼魂崇拜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 第44页 |
(二)阴阳和合的道教思想 | 第44-46页 |
1.阴阳和合的道教思想 | 第45-46页 |
2.阴阳和合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 第46页 |
(三)重亲情尚人伦的儒家思想 | 第46-50页 |
1.重亲情尚人伦的儒家思想 | 第47-48页 |
2.重亲情尚人伦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 第48-50页 |
(四)因果轮回的佛教思想 | 第50-54页 |
1.因果轮回的佛教思想 | 第50-51页 |
2.因果轮回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