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标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4-2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2.1 互联网 | 第25-27页 |
2.1.1 互联网概念及特点 | 第25页 |
2.1.2 互联网背景下营销理念及方式 | 第25-26页 |
2.1.3 互联网的新发展—互联网+ | 第26页 |
2.1.4 互联网思维 | 第26页 |
2.1.5 互联网新技术 | 第26-27页 |
2.2 公安形象 | 第27-28页 |
2.2.1 公安形象的内涵 | 第27页 |
2.2.2 公安形象提升的内涵 | 第27-28页 |
2.3 互联网与提升公安形象的内在关联 | 第28-30页 |
2.3.1 互联网的营销理念与提升公安形象的关联性 | 第28-29页 |
2.3.2 互联网的新思维与提升公安形象的关联性 | 第29页 |
2.3.3 互联网的新技术与提升公安形象的关联性 | 第29-30页 |
2.3.4 运用互联网营销理念提升公安形象工作的实践 | 第30页 |
2.4 公安机关运用互联网营销理念进行形象提升的内涵及目标 | 第30-32页 |
2.4.1 公安机关运用互联网营销理念进行形象提升的内涵 | 第30-31页 |
2.4.2 公安机关运用互联网营销理念进行形象提升的目标 | 第31-32页 |
2.5 公安机关运用互联网提升形象的优势 | 第32-34页 |
2.5.1 公安机关公共服务能力方面 | 第32页 |
2.5.2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方面 | 第32页 |
2.5.3 公安机关形象宣传能力方面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莱芜市公安局形象塑造现状 | 第34-39页 |
3.1 莱芜市公安局概况 | 第34页 |
3.2 莱芜市公安局形象塑造工作实践 | 第34-35页 |
3.3 莱芜市公安局形象提升工作的效果 | 第35-39页 |
3.3.1 群众对公安形象塑造工作的效果评价 | 第35-38页 |
3.3.2 公安机关自身对形象塑造工作的效果评价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莱芜市公安形象提升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 | 第39-44页 |
4.1 互联网背景下莱芜市公安形象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4.1.1 基于互联网营销理念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4.1.2 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1.3 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4.2 互联网背景下莱芜市公安形象提升面临的挑战 | 第41-44页 |
4.2.1 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挑战 | 第41页 |
4.2.2 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挑战 | 第41-42页 |
4.2.3 公安形象宣传方面的挑战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国内优秀公安机关形象提升的经验 | 第44-47页 |
5.1 北京公安利用“平安北京”微博提升形象的经验 | 第44-45页 |
5.1.1 高度重视“平安北京”微博工作 | 第44页 |
5.1.2 重视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 | 第44-45页 |
5.2 济南公安利用微博、微信塑造形象的经验 | 第45页 |
5.2.1 利用微博成功应对危机事件 | 第45页 |
5.2.2 利用微信进行公安形象塑造 | 第45页 |
5.3 经验启示 | 第45-47页 |
5.3.1 始终重视运用互联网提升公安形象 | 第45-46页 |
5.3.2 始终坚持以顾客中心加强沟通交流 | 第46页 |
5.3.3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 第46页 |
5.3.4 及时迅速与公众沟通交流 | 第46-47页 |
第六章 互联网背景下莱芜市公安形象提升策略 | 第47-53页 |
6.1 用互联网营销理念提升公安形象 | 第47-49页 |
6.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 | 第47页 |
6.1.2 改善具体公安工作 | 第47-48页 |
6.1.3 让公众感到公平正义 | 第48页 |
6.1.4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 第48页 |
6.1.5 运用好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第48-49页 |
6.2 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提升形象 | 第49-50页 |
6.2.1 以用户思维提升莱芜市公安形象 | 第49页 |
6.2.2 运用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提升莱芜市公安形象 | 第49页 |
6.2.3 运用社会化思维提升莱芜市公安形象 | 第49-50页 |
6.2.4 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莱芜市公安形象 | 第50页 |
6.2.5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莱芜市公安形象 | 第50页 |
6.3 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提升形象 | 第50-51页 |
6.3.1 充分利用好莱芜市公安局官方网站 | 第50页 |
6.3.2 利用政法主流媒体网站及论坛 | 第50-51页 |
6.3.3 利用新媒体的富媒体优势进行形象宣传 | 第51页 |
6.3.4 利用微博和微信进行公安形象宣传 | 第51页 |
6.3.5 利用公安APP提升公安形象 | 第51页 |
6.3.6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公安形象 | 第51页 |
6.4 重视形象提升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