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智慧旅游城市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智慧旅游城市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智慧旅游城市概念 | 第22页 |
2.1.2 智慧旅游城市的核心内涵和特点 | 第22-23页 |
2.2 智慧旅游城市相关概念间关系 | 第23-24页 |
2.2.1 旅游城市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3页 |
2.2.2 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3页 |
2.2.3 智慧旅游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3-24页 |
2.3 智慧旅游城市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3.1 系统论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4-25页 |
2.3.2 技术创新理论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5页 |
2.3.3 移动互联网理论与智慧旅游城市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6-34页 |
3.1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1.1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总体概况 | 第26页 |
3.1.2 山东省17城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情况 | 第26-28页 |
3.1.3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3.2 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3页 |
3.2.1 构建原则 | 第29页 |
3.2.2 构建思路 | 第29-31页 |
3.2.3 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 第34-62页 |
4.1 问卷调查与数据评价 | 第34-38页 |
4.1.1 问卷调查 | 第34-37页 |
4.1.2 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4.2 山东省17城市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 第38-55页 |
4.2.1 智慧旅游城市基础支撑分析与评价 | 第38-43页 |
4.2.2 智慧旅游城市潜在压力分析与评价 | 第43-47页 |
4.2.3 智慧旅游城市智慧应用分析与评价 | 第47-51页 |
4.2.4 智慧旅游城市社会支持分析与评价 | 第51-55页 |
4.3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与评价 | 第55-60页 |
4.3.1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计算 | 第55-57页 |
4.3.2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综合测算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建议 | 第62-70页 |
5.1 各类城市的发展建议 | 第62-66页 |
5.1.1 领先城市:监督强化,示范构建 | 第62-63页 |
5.1.2 良好城市:落实政策,保障组织 | 第63-64页 |
5.1.3 中等城市:提升技术,维护环境 | 第64页 |
5.1.4 待提高城市:优化基础,扩大投入 | 第64-66页 |
5.2 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总体建议 | 第66-68页 |
5.2.1 以政府为龙头构筑智慧旅游标准体系 | 第66页 |
5.2.2 以信息为核心健全旅游服务平台 | 第66-67页 |
5.2.3 以区域为纽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67页 |
5.2.4 以资源为抓手提高旅游整体吸引力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1页 |
附录A | 第78-80页 |
附录B:山东省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水平调查问卷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