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7075铝合金高筋壁板时效成形研究及有限元模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7xxx系铝合金发展历史及其应用第9-10页
    1.3 时效成形技术第10-15页
        1.3.1 蠕变时效成形过程第10-11页
        1.3.2 蠕变时效成形特点第11-12页
        1.3.3 时效成形模具概况第12-15页
    1.4 时效成形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第15-19页
        1.4.1 蠕变时效成形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2 蠕变时效成形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0-28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2 实验工件制备第20-21页
    2.3 实验流程第21-22页
    2.4 试验设备第22-25页
        2.4.1 时效成形模具及加载装置简介第22-23页
        2.4.2 时效处理设备简介第23页
        2.4.3 工件回弹率测量第23-25页
    2.5 蠕变时效成形实验步骤第25页
    2.6 实验所用软件简介第25-27页
    2.7 本章小节第27-28页
第3章 时效成形工艺理论基础第28-40页
    3.1 蠕变时效成形机理第28-30页
    3.2 7xxx系铝合金时效硬化机理第30-31页
    3.3 典型件截面弯曲的力学特征分析第31-36页
        3.3.1 线性弹塑性分析第32-34页
        3.3.2 典型件筋条弯曲变形的力学分析第34-35页
        3.3.3 高筋壁板成形极限分析第35-36页
    3.4 时效成形回弹分析第36-39页
    3.5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4章 时效成形工艺参数试验第40-51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方案设计第40页
    4.3 正交实验第40-42页
    4.4 时效成形正交结果及分析第42-46页
        4.4.1 回弹实验结果第42页
        4.4.2 极差分析第42-44页
        4.4.3 方差分析第44-46页
    4.5 工艺参数对回弹结果的影响第46-49页
        4.5.1 时效时间与回弹关系曲线第46-47页
        4.5.2 筋条高度与回弹关系曲线第47-48页
        4.5.3 筋条厚度与回弹关系曲线第48-49页
    4.6 筋条高厚比对失稳的影响第49-50页
    4.7 本章小节第50-51页
第5章 高筋壁板蠕变时效成形有限元分析第51-75页
    5.1 蠕变拉伸试验第51-53页
        5.1.1 试验方法第51-52页
        5.1.2 试验要求第52页
        5.1.3 蠕变本构方程模型第52-53页
    5.2 试验结果分析及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53-57页
    5.3 高筋壁板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7-63页
        5.3.1 ABAQUS软件介绍第57-58页
        5.3.2 ABAQUS求解模块简介第58-59页
        5.3.3 有限元模型功能模块设置第59-62页
        5.3.4 有限元回弹模型建立第62-63页
    5.4 有限元模拟分析第63-67页
        5.4.1 等效应力分析第63-65页
        5.4.2 蠕变应变分析第65-66页
        5.4.3 回弹分析第66页
        5.4.4 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6-67页
    5.5 工艺参数对蠕变时效成形回弹的影响规律第67-70页
        5.5.1 蠕变时效时间的影响第67-68页
        5.5.2 加载压力的影响第68-69页
        5.5.3 预加载时模具半径的影响第69页
        5.5.4 板材厚度的影响第69-70页
        5.5.5 筋板宽度的影响第70页
    5.6 高筋壁板失稳模型建立第70-72页
        5.6.1 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1-72页
    5.7 工艺参数对高筋壁板蠕变时效成形失稳的影响第72-74页
        5.7.1 筋条高厚比对失稳的影响第72-73页
        5.7.2 宽厚比对失稳的影响第73页
        5.7.3 相对厚度对失稳的影响第73-74页
    5.8 本章小节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石墨烯/偶氮聚酰亚胺波导材料的制备及热光性能研究
下一篇:超超临界火电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