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SMA阻尼器的设计及耗能减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1.2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 第7-8页 |
1.2.1 主动控制 | 第7页 |
1.2.2 被动控制 | 第7页 |
1.2.3 半主动控制 | 第7-8页 |
1.2.4 混合控制 | 第8页 |
1.2.5 智能控制 | 第8页 |
1.3 形状记忆合金 | 第8页 |
1.4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 第8-9页 |
1.4.1 形状记忆效应 | 第8-9页 |
1.4.2 超弹性 | 第9页 |
1.4.3 高阻尼性能 | 第9页 |
1.5 SMA 在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 第9-1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2 新型阻尼器的材料性能试验 | 第16-28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形状记忆合金丝试验概况 | 第16-2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2.2 力学参数选取 | 第16-17页 |
2.2.3 试验方案 | 第17页 |
2.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24页 |
2.3 剪切铅块试验概况 | 第24-25页 |
2.3.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3.2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页 |
2.4 压缩弹簧试验概况 | 第25-27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4.2 试验方案 | 第26页 |
2.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新型SMA阻尼器的设计、试验及数值模拟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新型SMA阻尼器的构造设计 | 第28-29页 |
3.3 工作原理 | 第29页 |
3.4 功能特点 | 第29页 |
3.5 性能试验 | 第29-35页 |
3.5.1 试验概况 | 第29-31页 |
3.5.2 力学参数选取 | 第31页 |
3.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5页 |
3.6 力学模型 | 第35-36页 |
3.6.1 SMA丝恢复力F_(SMA) | 第35-36页 |
3.6.2 剪切铅块出力F_q | 第36页 |
3.6.3 弹簧恢复力F_1 | 第36页 |
3.7 数值模拟 | 第36-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新型SMA阻尼器减震控制性能分析 | 第40-53页 |
4.1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4.2 结构恢复力模型 | 第40页 |
4.3 运动方程 | 第40-41页 |
4.4 数值算例 | 第41-52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41-42页 |
4.4.2 结构减震效果及分析 | 第42-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