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盐酸头孢噻呋的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2. 盐酸头孢噻呋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 第11页 |
3. 盐酸头孢噻呋的抗菌活性 | 第11-14页 |
3.1 标准菌株 | 第11-12页 |
3.2 临床分离菌株 | 第12-14页 |
4. 盐酸头孢噻呋的药代动力学 | 第14-17页 |
4.1 吸收与分布 | 第14页 |
4.2 生物转化 | 第14-15页 |
4.3 排泻 | 第15页 |
4.4 在各个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5-17页 |
4.4.1 牛 | 第15-16页 |
4.4.2 马 | 第16-17页 |
4.4.3 猪 | 第17页 |
4.4.4 犬 | 第17页 |
5. 不良反应和毒性 | 第17-18页 |
5.1 不良反应 | 第17-18页 |
5.1.1 过敏反应 | 第17-18页 |
5.1.2 肾毒性 | 第18页 |
5.1.3 其它不良反应 | 第18页 |
5.2 毒性 | 第18页 |
6. 临床应用 | 第18-19页 |
7. 缓释制剂 | 第19-23页 |
7.1 制备缓释制剂的原理和方法 | 第20-23页 |
7.1.1 延缓释放 | 第20-21页 |
7.1.2 延缓吸收 | 第21-22页 |
7.1.3 延缓代谢 | 第22页 |
7.1.4 延缓排泄 | 第22页 |
7.1.5 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3-41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实验1 盐酸头孢噻呋混悬剂的研制 | 第24-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1.1 材料 | 第24页 |
1.2 方法 | 第24-27页 |
1.2.1 处方筛选 | 第24-27页 |
1.2.2 制备工艺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页 |
实验2 混悬剂质量评价 | 第27-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1 材料 | 第27-29页 |
1.2 方法 | 第29-31页 |
1.2.1 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 第29页 |
1.2.2 重新分散试验 | 第29页 |
1.2.3 形态观察与粒径分布 | 第29页 |
1.2.4 通针性实验 | 第29-30页 |
1.2.5 刺激性试验 | 第30页 |
1.2.6 混悬剂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1 沉降体积比 | 第31页 |
2.2 重新分散试验 | 第31页 |
2.3 形态与粒径分布 | 第31-32页 |
2.4 通针性 | 第32页 |
2.5 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2.6 含量测定 | 第34页 |
实验3 混悬剂稳定性试验 | 第34-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1.1 材料 | 第34-36页 |
1.2 方法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2.1 光加速试验结果 | 第36页 |
2.2 加温加湿试验结果 | 第36-38页 |
实验4 安全性试验 | 第38-4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1.2 主要设备 | 第38页 |
1.3 试验动物 | 第38-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2.1 给药 | 第39页 |
2.2 血样采集 | 第39页 |
2.3 血样前处理 | 第39页 |
2.4 血样分析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1 临床症状变化 | 第39-40页 |
3.2 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 第40页 |
3.3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1. 讨论 | 第41-45页 |
1.1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混悬剂的研制 | 第41-42页 |
1.2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 第42-43页 |
1.3 混悬剂的含量测定 | 第43页 |
1.4 混悬剂的灭菌 | 第43-44页 |
1.5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混悬剂的安全性 | 第44-45页 |
2.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已发表和录用的文章 | 第50-51页 |
致谢词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