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论行政诉讼之有限调解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诉讼调解的理论分析第11-16页
    一 诉讼调解的内涵第11-12页
    二 诉讼调解的特点第12页
    三 诉讼调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2-16页
        (一) 诉讼调解与和解的关系第13页
        (二) 诉讼调解和审判的关系第13-14页
        (三) 行政诉讼的调解与民诉、刑诉(刑事自诉)中调解的关第14-16页
第二部分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制度规定、理论依据及现状第16-23页
    一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制度规定第16-17页
        (一)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法律规定第16页
        (二)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时代背景第16-17页
    二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一) 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争论第17-19页
        (二) 总结归纳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理论观点第19页
    三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现状及分析第19-23页
        (一)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现状第20-21页
        (二)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现状分析第21-23页
第三部分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理论基础第23-35页
    一 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理论前提:合作的行政第23-25页
        (一) 合作行政的理论涵义第23-24页
        (二) 合作行政的模式决定行政机关必须改变权力行使的方式第24-25页
        (三) 法律对合作行政的双方的法律制约第25页
    二 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在的法理基础:自由裁量权第25-28页
        (一) 自由裁量权的涵义分析第25-26页
        (二) 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权力来源是行政权的有限处分性第26-28页
        (三) “有错必纠”的行政法则也要求行政诉讼调解的设立第28页
    三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调解制度的引入第28-30页
    四 司法权的性质要求调解制度的引入第30-31页
    五 诉讼效益的价值取向要求调解制度的确立第31-32页
    六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的传统文化基础第32-33页
    七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的域外经验第33-35页
第四部分 设立调解制度的现实意义与可能出现的问题第35-39页
    一 设立调解制度的现实意义第35-37页
        (一) 有利于走出行政诉讼的困境,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第35页
        (二) 有利于化解官民矛盾,实现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第35-36页
        (三) 有利于法官处理案件,彰显司法公正第36-37页
        (四) 有利于顺应世界潮流,与国际规则接轨第37页
    二 确立调解制度可能出现的问题第37-39页
        (一) 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第37页
        (二) 诉讼公开原则得不到真正贯彻第37-38页
        (三) 法官受到的法律约束减少第38页
        (四) 调解的自愿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第38-39页
第五部分 设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的构想第39-48页
    一 有限调解的适用范围第39-42页
        (一) 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第40页
        (二) 行政裁决案件第40-41页
        (三) 行政合同案件第41-42页
        (四)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第42页
    二 有限调解的原则第42-44页
        (一) 自愿原则第43页
        (二) 合法原则第43-44页
        (三) 事清责明原则第44页
    三 有限调解的模式第44-48页
        (一) 调解的管辖与主持第45页
        (二) 调解程序的启动第45页
        (三) 调解申请书的审查第45页
        (四) 调解的审级第45-46页
        (五) 调解决定的作出第46页
        (六) 调解结案的方式第46页
        (七)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第46-47页
        (八) 调解程序的监督和救济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因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磷酸铝单晶生长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