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关于跌倒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3.1 自主报警系统 | 第8-9页 |
1.3.2 基于视频图像分析的跌倒检测系统 | 第9-10页 |
1.3.3 环境式的跌倒检测系统 | 第10页 |
1.3.4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跌倒检测系统 | 第10-12页 |
1.4 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跌倒分析 | 第14-18页 |
2.1 人体平衡的研究与分析 | 第14页 |
2.2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2.2.1 内在危险因素 | 第14-15页 |
2.2.2 外在危险因素 | 第15页 |
2.3 人体活动的分类 | 第15-16页 |
2.3.1 ADL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2 分类的依据 | 第16页 |
2.4 跌倒坐标轴的建立 | 第16-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跌倒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8-39页 |
3.1 系统整体介绍 | 第18页 |
3.2 系统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3.3 主控板ARDUINO 101 的介绍 | 第19-25页 |
3.3.1 Arduino 101 开发板的硬件组成介绍 | 第20-22页 |
3.3.2 运动传感器介绍 | 第22-23页 |
3.3.3 神经网络技术的介绍 | 第23-25页 |
3.4 网络通信和定位方式选择 | 第25-29页 |
3.4.1 蓝牙模块的介绍 | 第25-27页 |
3.4.2 SIM808模块的介绍 | 第27-29页 |
3.4.3 SIM808模块的连接 | 第29页 |
3.5 扩展板 | 第29-31页 |
3.5.1 IO扩展板V7.1 的介绍 | 第29-30页 |
3.5.2 IO扩展板V7.1 的连接 | 第30-31页 |
3.6 报警装置、电池装置和存储装置 | 第31-38页 |
3.6.1 报警装置 | 第31-33页 |
3.6.2 电池装置 | 第33-36页 |
3.6.3 存储装置 | 第36-38页 |
3.7 硬件整体连接图 | 第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跌倒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9-64页 |
4.1 软件开发 | 第39-41页 |
4.1.1 开发环境的介绍 | 第39-41页 |
4.1.2 开发语言的介绍 | 第41页 |
4.2 跌倒检测功能的设计 | 第41-61页 |
4.2.1 数据的采集 | 第42-44页 |
4.2.2 数据的分析 | 第44-49页 |
4.2.3 数据的处理 | 第49-54页 |
4.2.4 数据的学习与识别 | 第54-61页 |
4.3 对外报警功能的实现 | 第61-63页 |
4.3.1 蜂鸣器报警 | 第61页 |
4.3.2 远程发送短信至家人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功能测试 | 第64-73页 |
5.1 跌倒检测功能测试 | 第64-67页 |
5.1.1 数据的采集 | 第64-65页 |
5.1.2 数据的处理 | 第65-66页 |
5.1.3 数据的学习与识别 | 第66-67页 |
5.2 对外报警功能 | 第67-69页 |
5.2.1 蜂鸣器报警 | 第67-68页 |
5.2.2 远程发送短信至家人 | 第68-69页 |
5.3 整体测试与实验验证 | 第69-72页 |
5.3.1 系统整体测试流程 | 第69-70页 |
5.3.2 测试结果 | 第70-71页 |
5.3.3 实验验证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3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3-75页 |
6.2.1 硬件方面 | 第74页 |
6.2.2 测试方面 | 第74页 |
6.2.3 其他方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