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1页 |
1.2 GPS差分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GPS姿态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 本文的内容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GPS系统概述 | 第14-25页 |
2.1 GPS系统的组成 | 第14-15页 |
2.2 GPS测量常用的坐标系 | 第15-18页 |
2.2.1 地心地固坐标系ECEF | 第15-16页 |
2.2.2 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 第16页 |
2.2.3 1954年北京坐标系BJ-54 | 第16-17页 |
2.2.4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NGS-80 | 第17页 |
2.2.5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 | 第17-18页 |
2.3 GPS定位 | 第18-22页 |
2.3.1 GPS定位原理 | 第18-19页 |
2.3.2 GPS卫星信号的构成 | 第19页 |
2.3.3 伪距测量 | 第19-20页 |
2.3.4 载波相位测量 | 第20-22页 |
2.4 GPS定位误差 | 第22页 |
2.4.1 GPS误差来源分析 | 第22页 |
2.4.2 GPS误差的消除方法 | 第22页 |
2.5 GPS系统的应用领域 | 第22-24页 |
2.5.1 GPS系统在民事领域的应用 | 第23页 |
2.5.2 GPS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GPS差分定位 | 第25-30页 |
3.1 差分定位原理 | 第25-26页 |
3.2 差分GPS定位的分类 | 第26-28页 |
3.2.1 实时差分定位和事后差分定位 | 第26页 |
3.2.2 位置差分定位、伪距差分定位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 | 第26-27页 |
3.2.3 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 第27-28页 |
3.2.4 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 第28页 |
3.3 GPS差分协议 | 第28-29页 |
3.3.1 RTCA差分协议 | 第28-29页 |
3.3.2 RTCM差分协议 | 第29页 |
3.3.3 CMR差分协议 | 第29页 |
3.3.4 各种差分协议对比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GPS差分定位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57页 |
4.1 单频GPS伪距差分 | 第30-44页 |
4.1.1 方案整体设计框架 | 第30-32页 |
4.1.2 关键元器件的选型 | 第32页 |
4.1.3 OEMStar GPS板卡的具体应用 | 第32页 |
4.1.4 无线模块的具体应用 | 第32-33页 |
4.1.5 单频差分硬件具体设计 | 第33-35页 |
4.1.6 单频差分协议的选择及具体分析 | 第35-37页 |
4.1.7 单频差分基准站的设置 | 第37-38页 |
4.1.8 单频差分流动站的设置 | 第38页 |
4.1.9 单频差分软件具体设计 | 第38-40页 |
4.1.10 单频差分定位精度分析 | 第40-43页 |
4.1.11 单频伪距差分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间 | 第43-44页 |
4.2 双频GPS差分 | 第44-52页 |
4.2.1 BDNAV-V1DF GPS板卡的具体应用 | 第45页 |
4.2.2 双频差分硬件具体设计 | 第45页 |
4.2.3 双频差分协议的选择 | 第45-46页 |
4.2.4 双频差分基准站的设置 | 第46-47页 |
4.2.5 双频差分流动站的设置 | 第47页 |
4.2.6 双频差分软件具体设计 | 第47-48页 |
4.2.7 双频差分定位精度分析 | 第48-50页 |
4.2.8 双频差分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间 | 第50-52页 |
4.3 基准站和流动站的相互切换 | 第52-56页 |
4.3.1 传统RTK调研分析 | 第52页 |
4.3.2 新方案的优势 | 第52-53页 |
4.3.3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4.3.4 基准站软件设计流程 | 第54-55页 |
4.3.5 流动站软件设计流程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GPS姿态测量 | 第57-67页 |
5.1 GPS姿态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5.2 整周模糊度的求解 | 第58-60页 |
5.2.1 模糊度的估计 | 第58-59页 |
5.2.2 模糊度的搜索 | 第59-60页 |
5.2.3 模糊度的确认 | 第60页 |
5.3 姿态角的求解 | 第60-62页 |
5.4 GPS姿态测量的应用领域 | 第62-63页 |
5.4.1 快速寻北 | 第62页 |
5.4.2 辅助惯导系统进行精确校准 | 第62页 |
5.4.3 辅助武器系统进行精确打击 | 第62-63页 |
5.5 GPS姿态测量的优点 | 第63页 |
5.6 GPS姿态测量的技术设计方案 | 第63-66页 |
5.6.1 硬件详细设计 | 第63-64页 |
5.6.2 GPS接收天线的特殊配置 | 第64-65页 |
5.6.3 基线长度与GPS整周模糊度的关系 | 第65-6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