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LOADEST统计模型的赵家溪污染物通量估算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水环境问题综述第9页
    1.2 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水环境问题第9-10页
    1.3 水环境面源污染解决途径概述第10页
    1.4 污染物通量、总量控制与环境容量第10-11页
    1.5 国内外污染物通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3页
        1.5.1 国外污染物通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页
        1.5.2 国内污染物通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5.3 国内污染物通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第12-13页
    1.6 研究意义与论文选题第13-15页
        1.6.1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6.2 课题来源与论文选题第15页
    1.7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8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9 课题创新点第18-19页
2 河流污染物通量相关理论和估算方法第19-31页
    2.1 河流污染物通量相关理论第19-22页
        2.1.1 河流环境容量第19页
        2.1.2 河流污染物通量第19-20页
        2.1.3 总量控制第20页
        2.1.4 河流污染物通量、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的关系第20-22页
    2.2 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第22-24页
    2.3 河流水环境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4-29页
        2.3.1 QUAL 河流水质综合模型第26页
        2.3.2 WASP 模型第26-27页
        2.3.3 国内外部分其他水质模型第27-28页
        2.3.4 LOADEST 统计模型第28-29页
    2.4 选择水质模型的原则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赵家溪基本情况及其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第31-45页
    3.1 赵家溪基本情况第31-33页
        3.1.1 自然环境概况第31-33页
        3.1.2 社会环境概况第33页
    3.2 赵家溪流域用地概况第33-36页
        3.2.1 用地现状概况第33-34页
        3.2.2 规划后用地概况第34-36页
    3.3 赵家溪流域环境问题解析第36页
    3.4 赵家溪流域的基本特点第36-37页
    3.5 赵家溪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第37页
    3.6 赵家溪污染物通量估算模型第37-43页
        3.6.1 LOADEST 模型简介第37-39页
        3.6.2 建立和优化估算方程第39-40页
        3.6.3 LOADEST 模型估算方程第40-41页
        3.6.4 方程参数估计第41-42页
        3.6.5 方程的检验第42-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基础数据准备第45-59页
    4.1 赵家溪流域水质监测第45-49页
        4.1.1 监测布点第45-46页
        4.1.2 监测指标第46页
        4.1.3 样品采样方法第46页
        4.1.4 指标测试方法第46-47页
        4.1.5 赵家溪水质监测结果第47-49页
    4.2 赵家溪入湖流量演算第49-58页
        4.2.1 地表径流量计算第49-52页
        4.2.2 流域水量分配模型第52-57页
        4.2.3 赵家溪入湖断面流量计算第57-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基于 LOADEST 统计模型的赵家溪污染物通量估算第59-67页
    5.1 基础数据第59-60页
    5.2 各污染物通量回归方程第60-61页
    5.3 各污染物通量回归方程的检验第61-62页
    5.4 赵家溪各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第62-64页
    5.5 赵家溪污染趋势分析第64-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6 基于污染物通量的赵家溪水质评价第67-75页
    6.1 传统水质评价方法第67-68页
        6.1.1 单因子评价法第67页
        6.1.2 多因子评价法第67-68页
    6.2 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第68-69页
    6.3 基于污染物通量的水质评价方法第69-73页
        6.3.1 基于污染物通量的水质评价方法表示方法第69页
        6.3.2 确定权重指标的方法第69-71页
        6.3.3 基于污染物通量的水质评价方法权重的确定第71-72页
        6.3.4 基于污染物通量的水质评价方法第72-73页
    6.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7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7.1 结论第75-76页
    7.2 建议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植肾活检及尿中粒酶B mRNA、穿孔素mRNA水平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声波作用下煤层气吸附解吸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