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中国法治问题的社会背景及法治问题的内涵、特点 | 第9-13页 |
(一)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法制改革、民国时期法制的“西化”。 | 第9-10页 |
(二) 新中国法治问题的提出及特点 | 第10-13页 |
二、 中国的现代法治之路 | 第13-27页 |
(一) 什么是现代法治? | 第14-16页 |
(二) 现代社会法律的概念和法律的功能 | 第16-18页 |
(三) 中国的法治之路:法治模式的选择 | 第18-27页 |
三、 现代法治的社会基础 | 第27-36页 |
(一) 西方的市民社会与法律制度 | 第27-30页 |
(二)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 第30-32页 |
(三) 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社会力量,是资本主义近现代法治产生的社会基础。 | 第32-34页 |
(四) 市民社会的现代法观念是资本主义近现代法治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 | 第34-35页 |
(五) 作为法治基础的市民社会的特点 | 第35-36页 |
四、 中国法治的社会基础 | 第36-53页 |
(一)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对法治的不利影响 | 第36-48页 |
(二) 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法治 | 第48-53页 |
注释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