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18-24页
    2.1 行政监察专员涵义第18-19页
    2.2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第19-21页
    2.3 监察专员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2.3.1 行政权的扩张与制约平衡第21-22页
        2.3.2 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论第22-23页
        2.3.3 依法行政理论第23-24页
第3章 西方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及特征第24-35页
    3.1 瑞典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第24-27页
    3.2 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第27-28页
    3.3 具有与行政监察专员类似职能的其他制度第28-32页
        3.3.1 法国行政调解专员制度第28-31页
        3.3.2 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第31-32页
    3.4 西方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基本特征第32-35页
        3.4.1 行政监察专员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第32页
        3.4.2 行政监察专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第32-33页
        3.4.3 行政监察专员的职责范围较广泛第33页
        3.4.4 行政监察专员具有很大的强制调查权第33页
        3.4.5 行政监察专员具有提出补救的建议权第33-35页
第4章 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5-41页
    4.1 行政监察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不合理第35-37页
        4.1.1 地方政府对行政监察机关干扰大第35-36页
        4.1.2 党政不分的行政监察机构设置削弱了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第36页
        4.1.3 上下级行政监察机关的联系松散,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第36-37页
    4.2 行政监察法制不健全第37-38页
        4.2.1 行政监察基本规范长期缺位,配套法规不健全、难以操作第37页
        4.2.2 相关的立法滞后,法律对行政管理活动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第37-38页
        4.2.3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第38页
        4.2.4 对监察人员和举报人的法律保护有待完善第38页
    4.3 行政监察机制不完善第38-40页
        4.3.1 行政监察的领导责任机制不健全第38-39页
        4.3.2 行政监察教育预防机制的弱化第39页
        4.3.3 缺乏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督机制第39页
        4.3.4 行政监察的奖励和惩戒机制不健全第39-40页
    4.4 行政监察队伍建设存在弊端第40-41页
        4.4.1 行政监察队伍总量不足第40页
        4.4.2 行政监察队伍结构不优第40页
        4.4.3 行政监察队伍管理机制不灵活第40-41页
第5章 建立我国人大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构想第41-48页
    5.1 我国建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的必然性第41-42页
    5.2 人大监察专员制度与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的关系第42-43页
        5.2.1 人大监察专员制度不同于司法监督第42页
        5.2.2 人大监察专员制度不同于行政监察第42-43页
    5.3 建构人大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初步构想第43-48页
        5.3.1 人大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组织形式第43-44页
        5.3.2 人大行政监察专员的任免与待遇第44-45页
        5.3.3 人大行政监察专员的权限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国家机关激励机制的完善
下一篇:当代俄罗斯外交思想根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