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激光放大特性及其热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毫米波的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 1.1.2 光生毫米波技术的介绍 | 第11-13页 |
| 1.2 双频微片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概述 | 第21-22页 |
| 第2章 双频微片激光器理论研究 | 第22-31页 |
| 2.1 激光器的介绍 | 第22-23页 |
| 2.1.1 激光产生原理 | 第22页 |
| 2.1.2 激光器的结构 | 第22-23页 |
| 2.2 激光增益介质的特性研究 | 第23-25页 |
| 2.3 双频微片激光器的构成 | 第25-26页 |
| 2.3.1 双频激光器增益介质的选择 | 第25页 |
| 2.3.2 双频激光器抽运源的选择 | 第25页 |
| 2.3.3 双频激光器谐振腔的选择 | 第25-26页 |
| 2.4 微片激光器速率方程分析 | 第26-28页 |
| 2.5 LD抽运双频微片激光器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 2.5.1 阈值抽运功率 | 第28页 |
| 2.5.2 输出功率 | 第28-29页 |
| 2.5.3 斜效率 | 第29-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大功率双频激光的研究 | 第31-41页 |
| 3.1 谐振腔中的激光模式 | 第31-33页 |
| 3.1.1 纵模与双频激光输出的原理 | 第31-33页 |
| 3.1.2 横模 | 第33页 |
| 3.2 功率放大 | 第33-35页 |
| 3.2.1 调Q技术 | 第34页 |
| 3.2.2 MOPA系统 | 第34-35页 |
| 3.2.3 功率放大与频谱匹配的关系 | 第35页 |
| 3.3 实验装置介绍 | 第35-36页 |
| 3.4 种子激光的输出功率与频谱分析 | 第36-38页 |
| 3.5 放大激光的输出功率分析 | 第38-4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热效应的研究 | 第41-51页 |
| 4.1 热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41-42页 |
| 4.1.1 热致腔长变化 | 第41-42页 |
| 4.1.2 热致光折变效应 | 第42页 |
| 4.1.3 温控装置的选择 | 第42页 |
| 4.2 温控实现激光输出 | 第42-46页 |
| 4.3 Ansys仿真 | 第46-50页 |
| 4.3.1 Ansys软件简介 | 第46页 |
| 4.3.2 建模及载荷计算 | 第46-48页 |
| 4.3.3 晶体截面边长与温度变化关系 | 第48-49页 |
| 4.3.4 晶体厚度与温度变化关系 | 第49-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2页 |
| 5.1 总结 | 第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