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森林环境资源的利用论文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2页
    1.1 前言第18-1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第22-31页
    2.1 国外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第22-27页
        2.1.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第22-24页
        2.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框架中的森林文化价值指标第24-27页
    2.2 国内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第27-30页
        2.2.1 针对森林文化价值分类体系的研究第27-28页
        2.2.2 针对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的研究第28-30页
    2.3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趋势第30-31页
第三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学研究相关进展第31-42页
    3.1 国外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第31-36页
        3.1.1 条件价值评估法第31-32页
        3.1.2 半结构化访谈第32-33页
        3.1.3 旅行费用法第33页
        3.1.4 享乐价格法第33页
        3.1.5 选择实验法第33-34页
        3.1.6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第34页
        3.1.7 输入-输出-产出-影响框架第34-35页
        3.1.8 差距分析第35页
        3.1.9 替代成本法第35页
        3.1.10 群体价值评估第35-36页
        3.1.11 视域分析第36页
    3.2 国内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第36-38页
        3.2.1 条件价值评估法第36页
        3.2.2 层次分析法第36-37页
        3.2.3 享乐价格法第37页
        3.2.4 旅行费用法第37页
        3.2.5 替代成本法第37页
        3.2.6 选择实验法第37-38页
    3.3. 其他相关评估方法第38-39页
        3.3.1 经济增加值评估法第38页
        3.3.2 生态区位熵法第38-39页
        3.3.3 与旅行费用法类似的方法第39页
        3.3.4 与替代成本法类似的方法第39页
    3.4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学研究趋势第39-42页
第四章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选择第42-56页
    4.1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第42-45页
        4.1.1 森林资源价值的类别第42-44页
        4.1.2 森林文化价值第44-45页
    4.2 森林文化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第45-51页
        4.2.1 半结构化访谈第45页
        4.2.2 条件价值评估法第45-48页
        4.2.3 调查问卷的制定第48-50页
        4.2.4 调研数据分析方法第50-51页
    4.3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1-56页
        4.3.1 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第52页
        4.3.2 指标的类型第52-53页
        4.3.3 指标选取时的原则第53-54页
        4.3.4 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54-56页
第五章 妙峰山森林的福利价值评价第56-70页
    5.1 森林与健康第56-59页
        5.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57-58页
        5.1.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58-59页
    5.2 森林与审美第59-61页
        5.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59-60页
        5.2.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60-61页
    5.3 森林与精神感召第61-66页
        5.3.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62页
        5.3.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62-66页
    5.4 森林与灵感第66-69页
        5.4.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67页
        5.4.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67-69页
    5.5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妙峰山森林的体验价值评价第70-77页
    6.1 森林游憩第70-74页
        6.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71-73页
        6.1.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73-74页
    6.2 森林采摘第74-75页
        6.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74页
        6.2.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74-75页
    6.3 小结第75-77页
第七章 妙峰山森林的历史积淀价值评价第77-85页
    7.1 古树名木第77-79页
        7.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78页
        7.1.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78-79页
    7.2 文化遗址第79-84页
        7.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79-81页
        7.2.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81-84页
    7.3 小结第84-85页
第八章 妙峰山森林的科教价值评价第85-92页
    8.1 森林的科研价值第85-87页
        8.1.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86页
        8.1.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86-87页
    8.2 森林的教育价值第87-91页
        8.2.1 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第88-90页
        8.2.2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90-91页
    8.3 小结第91-92页
第九章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综合评估第92-102页
    9.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第92-93页
    9.2 背景知识验证分析第93-96页
        9.2.1 对森林文化的参与程度第93页
        9.2.2 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第93-95页
        9.2.3 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第95-96页
    9.3 核心估值问题第96-100页
        9.3.1 人均支付意愿第96页
        9.3.2 人均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第96-98页
        9.3.3 支付意愿的用途第98-99页
        9.3.4 支付方式第99-100页
    9.4 小结第100-102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5页
    10.1 结论第102-103页
    10.2 讨论第103-104页
    10.3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
下一篇:中国近40年森林资源变迁动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