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理论演变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人权阶级属性理论的演变 | 第12-17页 |
一、人权的资产阶级属性论 | 第12-13页 |
二、人权的无产阶级属性论 | 第13-15页 |
三、人权的超越阶级普遍属性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人权起源理论的演变 | 第17-23页 |
一、人权起源于外在社会 | 第17-19页 |
二、人权起源于人的本身 | 第19-23页 |
第三章 人权主体理论的演变 | 第23-30页 |
一、人权主体范围有限化 | 第23-25页 |
二、人权主体范围普遍化 | 第25-26页 |
三、人权主体形态多样化 | 第26-28页 |
四、人权主体保障特殊化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人权内容理论的演变 | 第30-36页 |
一、人权内容封闭论 | 第30-31页 |
二、人权内容开放论 | 第31-33页 |
三、人权内容多样论 | 第33-36页 |
第五章 人权标准理论的演变 | 第36-42页 |
一、人权标准的双重论 | 第36-37页 |
二、人权标准的普遍论 | 第37-38页 |
三、人权标准的共识论 | 第38-40页 |
四、人权标准的梯度论 | 第40-42页 |
第六章 人权价值理论的演变 | 第42-47页 |
一、人权价值工具主义理论中的演变 | 第42-44页 |
二、人权价值目的主义理论中的演变 | 第44-47页 |
第七章 人权理论发展的社会动因 | 第47-54页 |
一、思想解放:人权理论演变的原始动力 | 第47-49页 |
二、市场经济:人权理论演变的经济动力 | 第49-50页 |
三、多元文化:人权理论演变的精神动力 | 第50-52页 |
四、国际交流:人权理论演变的外在动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