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H4/CO2重整反应中金属Co、Fe、Cu掺杂改性的Ni催化剂表面结构对消碳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CH_4/CO_2重整反应第13页
    1.2 重整反应中催化剂的积碳问题第13-15页
        1.2.1 积碳的来源第14页
        1.2.2 积碳的形态第14-15页
    1.3 提高 Ni 基催化剂抗积碳性能的方法和策略第15-17页
        1.3.1 控制反应条件第15页
        1.3.2 调控活性组分颗粒大小第15-16页
        1.3.3 调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第16-17页
        1.3.4 构建金属掺杂改性的合金结构第17页
    1.4 消除积碳的策略和方法第17-20页
        1.4.1 O 和 OH 消碳的实验研究第18-19页
        1.4.2 O 和 OH 消碳的理论研究第19-20页
    1.5 NiM(M=Co, Fe, Cu)合金催化剂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5.1 NiM(M=Co, Fe, Cu)合金活性组分的实验研究第20-22页
        1.5.2 NiM(M=Co, Cu, Fe)合金的理论研究第22页
        1.5.3 合金的偏析现象第22-23页
        1.5.4 第二活性组分 M 的表面偏析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1.6 积碳消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7-31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27页
    2.2 交换相关能简介第27-29页
        2.2.1 LDA 近似第28页
        2.2.2 GGA 近似第28页
        2.2.3 杂化泛函第28页
        2.2.4 其它泛函近似第28-29页
    2.3 赝势方法第29页
    2.4 过渡态理论第29-30页
    2.5 VASP 软件包第30-31页
第三章 催化剂模型及计算方法第31-3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单金属催化剂模型第31-32页
    3.3 计算方法第32-34页
    3.4 模型层数及计算参数验证第34-35页
    3.5 NiM(M=Co, Fe, Cu)双金属 Ni 基合金催化剂模型第35-38页
        3.5.1 NiM 均相模型第36页
        3.5.2 NiM 偏析模型第36-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NiM 合金表面结构对 C+O(OH)消碳反应相关物种吸附的影响第39-59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单金属 M(111)(M=Ni, Cu, Co)和 Fe(110)表面上消碳反应相关物种的吸附第39-42页
    4.3 NiM 合金表面上消碳反应相关物种的吸附第42-56页
        4.3.1 C 的吸附第42-45页
        4.3.2 O 的吸附第45-48页
        4.3.3 OH 的吸附第48-51页
        4.3.4 CO 的吸附第51-53页
        4.3.5 COH 的吸附第53-56页
    4.4 NiM 合金结构对 C, O, OH, CO 和 COH 物种吸附的影响第56-59页
第五章 NiM 合金活性组分及其表面结构对 C+O(OH)消碳反应的影响第59-85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C/O(OH)的共吸附第59-61页
        5.2.1 单金属 M(111)(M=Ni, Cu, Co)和 Fe(110)表面第59页
        5.2.2 合金 NiCo(111)表面第59-60页
        5.2.3 合金 NiFe(111)表面第60页
        5.2.4 合金 NiCu(111)表面第60-61页
    5.3 单金属 M(111)(M=Ni, Cu, Co)和 Fe(110)表面上的 C+O(OH)反应第61-65页
    5.4 NiM 表面结构对 C+O(OH)反应的影响第65-80页
        5.4.1 NiCo(111)表面上的 C+O(OH)反应第65-69页
        5.4.2 NiFe(111)表面上的 C+O(OH)反应第69-73页
        5.4.3 NiCu(111)表面上的 C+O(OH)反应第73-77页
        5.4.4 NiM 合金结构对 C+O(OH)消碳性能影响的分析第77-80页
    5.5 反应温度对 C+O(OH)消碳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5-87页
    6.1 本文总结第85-86页
    6.2 创新点第86页
    6.3 工作不足与建议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机森林算法在高分辨遥感影像土地覆被分类中的实现和应用
下一篇:基于Rapideye影像的森林生物量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