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苎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利用与镉胁迫响应基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写词英汉对照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1页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第14-15页
        1.1 重金属的定义第14页
        1.2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4-15页
    2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第15-21页
        2.1 植物修复的提出第15-16页
        2.2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第16-19页
        2.3 苎麻对重金属的耐性和富集积累特征第19-20页
        2.4 种植方式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第20-21页
    3 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第21-23页
        3.1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抑制第21页
        3.2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1-22页
        3.3 对细胞结构的影响第22页
        3.4 影响养分元素的吸收第22-23页
        3.5 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第23页
    4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第23-29页
        4.1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第23-25页
        4.2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第25-27页
        4.3 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hytochelatin synthases,PCS)第27-29页
    5 目的与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苎麻栽培品种对重金属镉、铅复合污染的富集性、修复与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第31-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1.1 试验材料第31-32页
        1.2 试验设计第32页
        1.3 试验方法第32页
        1.4 数据处理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1 重金属污染农田中苎麻的生长情况第32-35页
        2.2 镉、铅在苎麻各器官的分布第35-36页
        2.3 不同苎麻品种对镉、铅的富集与转运差异第36-37页
        2.4 不同苎麻品种对镉、铅的积累量与提取效率第37-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3.1 苎麻对镉、铅的吸收特征第39页
        3.2 苎麻对镉、铅的提取能力第39-40页
        3.3 镉、铅在苎麻各器官的分布第40-41页
第三章 苎麻间作蜈蚣草模式对重金属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利用第41-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1.1 试验区概况第41-42页
        1.2 供试材料第42页
        1.3 试验设计第42页
        1.4 测定方法第42页
        1.5 数据处理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2.1 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苎麻品种和蜈蚣草地上部生物量第43-45页
        2.2 苎麻和蜈蚣草地上部重金属含量第45-49页
        2.3 苎麻和蜈蚣草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第49页
        2.4 不同种植方式重金属提取量和提取效率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3页
        3.1 间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50-51页
        3.2 间作对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第51页
        3.3 苎麻与蜈蚣草间作修复污染土壤的优势第51-53页
第四章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3-71页
    1 材料与试剂第54页
    2 方法第54-58页
        2.1 苎麻总RNA的提取第54页
        2.2 5’RACE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54-55页
        2.3 3’RACE第一链cDNA的合成第55-56页
        2.4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6页
        2.5 RACE引物设计第56-57页
        2.6 基因全长克隆第57-58页
        2.7 PCR产物的TA克隆第58页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与测序第58页
        2.9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69页
        3.1 BnAPX1基因的5’端和3’端及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的克隆验证第58-59页
        3.2 BnGR1基因的5’端和3’端及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的克隆验证第59-60页
        3.3 BnPCS1基因的5’端和3’端及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的克隆验证第60页
        3.4 BnAPX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0-63页
        3.5 BnGR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3-66页
        3.6 BnPCS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6-69页
    4 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第71-80页
    1 材料与试剂第71页
    2 方法第71-72页
        2.1 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71页
        2.2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第71-72页
        2.3 荧光定量PCR扩增第7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3.1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第72-74页
        3.2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诱导表达分析第74-77页
    4 讨论第77-80页
第六章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原核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80-90页
    1 材料与试剂第80页
    2 方法第80-83页
        2.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第80-82页
        2.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第82-8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3-88页
        3.1 BnAPX1、BnGR1和BnPCS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第83-85页
        3.2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第85-88页
    4 讨论第88-90页
第七章 苎麻BnPCS1基因转化拟南芥及功能研究第90-95页
    1 材料与试剂第90页
    2 方法第90-91页
        2.1 拟南芥的种植第90页
        2.2 浸花法转化拟南芥第90-91页
        2.3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9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1-93页
        3.1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第91-92页
        3.2 转BnPCS1基因拟南芥的镉耐性分析第92-93页
    4 讨论第93-95页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及今后研究方向第95-98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95-96页
        1.1 苎麻栽培品种对重金属镉、铅复合污染的富集性、修复与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第95页
        1.2 苎麻间作蜈蚣草模式对重金属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利用第95页
        1.3 苎麻耐镉重要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5-96页
        1.4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第96页
        1.5 苎麻BnAPX1、BnGR1和BnPCS1基因的原核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BnPCS1基因的功能鉴定第96页
    2 创新点第96页
    3 今后研究方向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4页
附录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历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压力和外力联合作用下碾压混凝土断裂试验研究
下一篇:开孔加劲钢板墙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