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2 行为体验与商业综合体动线概述 | 第16-39页 |
2.1 商业综合体概述 | 第16-20页 |
2.1.1 商业综合体概念 | 第16页 |
2.1.2 商业综合体价值 | 第16-17页 |
2.1.3 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组织的发展 | 第17-18页 |
2.1.4 商业综合体动线概念 | 第18-20页 |
2.2 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组织类型 | 第20-27页 |
2.2.1 中庭空间组织形式 | 第20-21页 |
2.2.2 线形空间组织 | 第21-23页 |
2.2.3 环形空间组织 | 第23-24页 |
2.2.4 三角形空间组织 | 第24-25页 |
2.2.5 垂直形空间组织 | 第25页 |
2.2.6 街区形空间组织 | 第25-27页 |
2.3 消费者行为体验概念辨析 | 第27-31页 |
2.3.1 行为定义 | 第27-28页 |
2.3.2 体验定义 | 第28-30页 |
2.3.3 消费者商业空间游逛心理 | 第30-31页 |
2.4 内部动线空间的设计基本要求 | 第31-35页 |
2.4.1 结构清晰 | 第32-33页 |
2.4.2 顺畅性 | 第33页 |
2.4.3 易达性 | 第33-34页 |
2.4.4 功能复合性 | 第34-35页 |
2.4.5 统一性 | 第35页 |
2.5 内部动线空间设计构成要素 | 第35-39页 |
2.5.1 端点 | 第36-37页 |
2.5.2 节点 | 第37页 |
2.5.3 线 | 第37-38页 |
2.5.4 总结 | 第38-39页 |
3 行为体验与商业综合体动线空间的关系认知 | 第39-45页 |
3.1 商业空间中的行为体验 | 第39-43页 |
3.1.1 时间触发的行为体验 | 第39-40页 |
3.1.2 感觉触发的行为体验 | 第40-42页 |
3.1.3 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 第42-43页 |
3.2 行为体验对商业综合体动线空间的作用 | 第43-45页 |
3.2.1 行为体验有助于人流动线更加合理流畅 | 第43-44页 |
3.2.2 行为体验有助于增添商业空间品质以及活力 | 第44-45页 |
4 基于行为体验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内部动线研究的原则及策略 | 第45-59页 |
4.1 基于行为体验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动线设计原则 | 第45-49页 |
4.1.1 自由性原则 | 第45页 |
4.1.2 空间序列性原则 | 第45页 |
4.1.3 引导性原则 | 第45-46页 |
4.1.4 辨识性原则 | 第46页 |
4.1.5 弹性原则 | 第46页 |
4.1.6 舒适性原则 | 第46-48页 |
4.1.7 诱发性原则 | 第48-49页 |
4.2 基于行为体验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动线设计策略 | 第49-54页 |
4.2.1 人流动线设计以人为核心 | 第49-50页 |
4.2.2 设计结构流畅明晰的人流动线 | 第50-51页 |
4.2.3 动线中的节点空间设计 | 第51-52页 |
4.2.4 商业主力店的合理分布 | 第52-53页 |
4.2.5 生态及科技元素的应用 | 第53-54页 |
4.3 实例分析——伦敦Westfield购物中心 | 第54-59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55页 |
4.3.2 空间人流动线组织 | 第55-56页 |
4.3.3 行为体验评价 | 第56-59页 |
5 实践设计策略——哈尔滨群力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 | 第59-68页 |
5.1 用地区位简介 | 第60-61页 |
5.2 功能布局 | 第61-62页 |
5.3 交通组织 | 第62-68页 |
5.3.1 出入口设置 | 第62页 |
5.3.2 道路系统 | 第62-63页 |
5.3.3 内部动线规划 | 第63-66页 |
5.3.4 公共设施设计 | 第66-67页 |
5.3.5 无障碍设计 | 第67页 |
5.3.6 平面布局 | 第67-68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索引 | 第71-73页 |
附录A 关于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感受调查问卷 | 第73-74页 |
附录B 调研及结果分析统计表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