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气溶胶中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2.1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 | 第13-14页 |
| 1.2.2 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影响 | 第14页 |
| 1.2.3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 1.2.4 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3.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9-27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 2.2 样品采集 | 第19-21页 |
| 2.2.1 采样地点与采样时间 | 第19-20页 |
| 2.2.2 采样仪 | 第20-21页 |
| 2.2.3 气象数据 | 第21页 |
| 2.3 样品分析 | 第21-23页 |
| 2.3.1 样品前处理 | 第21-22页 |
| 2.3.2 仪器分析 | 第22-23页 |
| 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 2.4.1 采样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23页 |
| 2.4.2 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 2.5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 2.5.1 采样体积计算 | 第24页 |
| 2.5.2 PM_(2.5)质量浓度计算 | 第24页 |
| 2.5.3 PM_(2.5)中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计算 | 第24-25页 |
| 2.5.4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参数计算 | 第25-26页 |
| 2.5.5 主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 第3章 有机污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 | 第27-33页 |
| 3.1 PM_(2.5)16 | 第27-28页 |
| 3.1.1 污染水平 | 第27页 |
| 3.1.2 浓度变化特征 | 第27-28页 |
| 3.2 有机化合物 | 第28-32页 |
| 3.2.1 总体污染水平 | 第28-30页 |
| 3.2.2 分布特征 | 第30页 |
| 3.2.3 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PM_(2.5)中饱和烃的浓度水平、组成与来源识别 | 第33-42页 |
| 4.1 污染水平 | 第33-35页 |
| 4.1.1 正构烷烃 | 第33-34页 |
| 4.1.2 藿烷 | 第34-35页 |
| 4.2 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 4.2.1 正构烷烃 | 第35-36页 |
| 4.2.2 藿烷 | 第36页 |
| 4.3 来源分析 | 第36-40页 |
| 4.3.1 正构烷烃 | 第36-38页 |
| 4.3.2 藿烷 | 第38-39页 |
| 4.3.3 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5章 PM_(2.5)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组成与来源识别 | 第42-49页 |
| 5.1 污染水平 | 第42-44页 |
| 5.2 分布特征 | 第44页 |
| 5.3 多环芳烃来源分析 | 第44-48页 |
| 5.3.1 特征比值法 | 第44-46页 |
| 5.3.2 主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PM_(2.5)中有机酸的浓度水平、组成与来源识别 | 第49-56页 |
| 6.1 污染水平 | 第49-51页 |
| 6.1.1 脂肪酸 | 第49页 |
| 6.1.2 芳香酸 | 第49-51页 |
| 6.2 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 6.2.1 脂肪酸 | 第51页 |
| 6.2.2 芳香酸 | 第51-52页 |
| 6.3 来源分析 | 第52-54页 |
| 6.3.1 脂肪酸 | 第52-53页 |
| 6.3.2 芳香酸 | 第53页 |
| 6.3.3 主成分分析 | 第53-54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7章 PM_(2.5)中糖类的浓度水平、组成与来源识别 | 第56-60页 |
| 7.1 污染水平 | 第56-57页 |
| 7.2 分布特征 | 第57页 |
| 7.3 来源分析 | 第57-59页 |
| 7.3.1 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 7.3.2 主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8章 后向轨迹分析 | 第60-63页 |
| 8.1 PM_(2.5)后向轨迹区域特征 | 第60-61页 |
| 8.2 饱和烃后向轨迹区域特征 | 第61页 |
| 8.3 PAHS 后向轨迹区域特征 | 第61-62页 |
| 8.4 有机酸后向轨迹区域特征 | 第62页 |
| 8.5 糖类后向轨迹区域特征 | 第62页 |
| 8.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9.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9.2 污染控制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