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土工机械、挖掘机械论文

双向锁定可控冲击矛的结构参数优化与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气动冲击矛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气动冲击矛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气动冲击矛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气动冲击矛的结构设计第19-27页
    2.1 气动冲击矛的运动原理第19页
    2.2 国内外冲击矛的反向配气装置第19-20页
    2.3 气动冲击矛的配气方式和结构原理第20-22页
    2.4 锁定调节机构第22-23页
    2.5 浮动密封装置第23-25页
    2.6 分体式挤密钻头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气动冲击矛的理论研究第27-46页
    3.1 仿真计算力学模型第27页
    3.2 模型假设第27-29页
        3.2.1 工质为理想气体第28页
        3.2.2 将空压机和冲击矛作为一个相关联系统第28页
        3.2.3 冲击矛内部气体的热力过程为准静态过程第28-29页
        3.2.4 冲击矛内部气体的变化过程为绝热过程第29页
        3.2.5 忽略摩擦阻力对活塞运动的影响第29页
    3.3 气动冲击矛配气原理第29-31页
        3.3.1 活塞回程阶段第29-30页
        3.3.2 活塞冲程阶段第30-31页
    3.4 气体状态参数第31-45页
        3.4.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第31页
        3.4.2 能量平衡方程式第31-32页
        3.4.3 气体压力和温度方程式第32-34页
        3.4.4 气体质量流量方程式第34-40页
        3.4.5 气道气孔有效进气、排气面积计算第40-43页
        3.4.6 滞止压力第43页
        3.4.7 活塞运动微分方程式第43-44页
        3.4.8 冲击矛性能参数计算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气动冲击矛的运动仿真程序设计及结构分析优化第46-81页
    4.1 Visual Basic 编程语言简介第46页
    4.2 编程仿真方法第46页
    4.3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46-47页
    4.4 程序功能第47-48页
    4.5 程序界面及其相关参数第48-59页
        4.5.1 程序主界面第48-51页
        4.5.2 初始体积计算界面第51-52页
        4.5.3 反向冲击信息反馈界面第52-53页
        4.5.4 曲线界面第53-54页
        4.5.5 正向冲击运动计算的使用方法第54-57页
        4.5.6 反向冲击运动计算的使用方法第57-59页
    4.6 程序运算中的提示与警告第59-62页
        4.6.1 后腔体积压缩为负值第60-61页
        4.6.2 反向排气行程较短第61-62页
    4.7 影响气动冲击矛性能的结构参数仿真与分析第62-73页
        4.7.1 活塞质量m第62-63页
        4.7.2 活塞气孔个数n第63-64页
        4.7.3 活塞气孔长度La第64-66页
        4.7.4 控制配气杆向后拉动距离第66-67页
        4.7.5 后腔进气孔直径d _h第67-68页
        4.7.6 后腔作用面积A2第68-70页
        4.7.7 膨胀压缩行程Lq第70-71页
        4.7.8 进气行程L_sx第71-73页
    4.8 气动冲击矛结构参数优化第73-80页
        4.8.1 等水平均匀试验设计第73-74页
        4.8.2 试验数据回归性分析第74-77页
        4.8.3 结构优化结果与性能参数第77-80页
    4.9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气动冲击矛活塞和后接头有限元分析第81-91页
    5.1 机械仿真的目的意义第81-82页
    5.2 有限元分析软件第82页
    5.3 有限元静应力分析第82-90页
        5.3.1 活塞的有限元静应力分析第83-87页
        5.3.2 后接头的有限元静应力分析第87-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夫妻非常财产制研究
下一篇:网络诈骗犯罪侦办的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