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尘肺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9-13页 |
·让更多的人了解尘肺病 | 第9-10页 |
·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 第10-12页 |
·完善安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预期结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尘肺病的历史及现状 | 第17-37页 |
·我国尘肺病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 第17-18页 |
·建国初期尘肺病高发阶段 | 第17页 |
·计划经济时期有效控制阶段 | 第17-18页 |
·转轨时期尘肺病人数再度上升阶段 | 第18页 |
·目前我国尘肺病的现状 | 第18-27页 |
·我国尘肺病发病的特点及趋势 | 第19-25页 |
·尘肺病例数占总报告例数的比例最大 | 第19-20页 |
·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速发型尘肺病例逐渐增多 | 第20-21页 |
·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 | 第21-23页 |
·尘肺病危害呈现转移的趋势 | 第23页 |
·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 第23页 |
·尘肺病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 | 第23-24页 |
·尘肺病受害群体主要为农民工 | 第24-25页 |
·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 | 第25-27页 |
·尘肺病防治的规划 | 第27-37页 |
·ILO/WHO 全球消除矽肺规划 | 第28-32页 |
·ILO/WHO 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 | 第28-30页 |
·针对ILO/WHO 全球消除矽肺的我国规划 | 第30-32页 |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 年)强化尘肺病防治 | 第32-34页 |
·我国九成煤企没有职业病防治规划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尘肺病的社会影响 | 第37-44页 |
·尘肺病使打工者因病返贫 | 第37-39页 |
·尘肺病导致用工荒 | 第39-41页 |
·尘肺病会造成贸易壁垒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我国尘肺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 | 第44-66页 |
·我国尘肺病经济损失构成 | 第44-45页 |
·我国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 第45-54页 |
·尘肺病分期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 第45-47页 |
·直接经济损失中各部分的计算 | 第47-53页 |
·医疗费 | 第47-48页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第48-49页 |
·伤残津贴 | 第49-51页 |
·丧葬补助金 | 第51页 |
·供养亲属抚恤金 | 第51-52页 |
·生活护理费 | 第52页 |
·伙食补助费 | 第52-53页 |
·交通费 | 第53页 |
·直接经济损失的分析 | 第53-54页 |
·我国尘肺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 第54-63页 |
·间接经济损失中各部分的计算 | 第54-58页 |
·社会生产力损失 | 第55页 |
·职工培训费用 | 第55-56页 |
·陪护家属交通费 | 第56页 |
·陪护家属社会生产力损失 | 第56-57页 |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 第57-58页 |
·间接经济损失的分析 | 第58-59页 |
·人均一生社会生产力损失 | 第59-63页 |
·伤残调整生命年法(DALY) | 第59-61页 |
·计算DALY 的基本公式 | 第61-62页 |
·用DALY 计算人均一生社会生产力损失 | 第62-63页 |
·我国尘肺病造成的总损失 | 第63-66页 |
·直、间经济损失汇总 | 第63-64页 |
·总损失分析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尘肺病防治的政策及措施 | 第66-73页 |
·建立强制性尘肺病基金制度 | 第66-68页 |
·建立尘肺病社会救助基金 | 第68-69页 |
·加大尘肺病防治的投入 | 第69-71页 |
·建立高素质高效能的现代化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监督队伍 | 第69-70页 |
·加强尘肺病防治的宣传培训 | 第70-71页 |
·加大粉尘防治研究的投入 | 第71页 |
·加大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力度 | 第71-72页 |
·建立更有效的强制性工伤保险费收缴机制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