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恶意诉讼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清代恶意诉讼的产生 | 第8-12页 |
2.1 清代司法现状 | 第8-9页 |
2.2 清代恶意诉讼的特点 | 第9-12页 |
第3章 清代恶意诉讼的种类 | 第12-24页 |
3.1 教唆型恶意诉讼 | 第12-15页 |
3.1.1 教唆型恶意诉讼概述 | 第12-13页 |
3.1.2 教唆型恶意诉讼实例 | 第13-15页 |
3.2 伪造证据型恶意诉讼 | 第15-17页 |
3.2.1 清代伪证概述 | 第15页 |
3.2.2 伪造证据型恶意诉讼实例 | 第15-17页 |
3.3 诬告型恶意诉讼 | 第17-20页 |
3.3.1 诬告型恶意诉讼概述 | 第17-18页 |
3.3.2 诬告型恶意诉讼实例 | 第18-20页 |
3.4 恐吓诈财型恶意诉讼 | 第20-22页 |
3.4.1 恐吓诈财型恶意诉讼概述 | 第20-21页 |
3.4.2 恐吓诈财型恶意诉讼实例 | 第21-22页 |
3.5 报复型恶意诉讼 | 第22-24页 |
第4章 清代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24-35页 |
4.1 无讼思想的理念传播 | 第24-26页 |
4.2 对具体类型的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26-35页 |
4.2.1 对教唆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26-29页 |
4.2.2 对伪造证据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29-30页 |
4.2.3 对诬告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30-33页 |
4.2.4 对恐吓诈财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33-35页 |
第5章 清代恶意诉讼的现代启示 | 第35-38页 |
第6章 结语和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A 参考古籍、法律、文件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