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成贤街考略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 三、本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成贤街的形成与布局演变 | 第11-28页 |
| 第一节 元大都与成贤街的形成 | 第11-17页 |
| 一、元大都建城 | 第11-14页 |
| 二、元代的成贤街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明清成贤街的布局及演变 | 第17-28页 |
| 一、明朝成贤街的布局 | 第17-19页 |
| 二、明朝孔庙、国子监的建筑 | 第19-21页 |
| 三、清朝成贤街的布局 | 第21-25页 |
| 四、清朝孔庙、国子监的建筑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明清成贤街的管理运行 | 第28-43页 |
| 第一节 明代国子监的管理运行 | 第29-35页 |
| 一、国子监学规 | 第29-33页 |
| 二、历事制度 | 第33页 |
| 三、明代皇帝视学管理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清代国子监的管理运行 | 第35-43页 |
| 一、国子监管理 | 第36-40页 |
| 二、清代皇帝临雍管理 | 第40-43页 |
| 第三章 成贤街在明清京师文化中的作用 | 第43-56页 |
| 第一节 成贤街与京师文化 | 第43-51页 |
| 一、国子监和孔庙的建筑所体现的帝都文化 | 第43-45页 |
| 二、牌楼所体现的街巷文化 | 第45-47页 |
| 三、皇帝祭孔和视学所体现的礼仪文化 | 第47-48页 |
| 四、对外交流所体现的儒家文化传播 | 第48-50页 |
| 五、刊刻、收藏书籍所体现的图书文化 | 第50-51页 |
| 第二节 成贤街与名人轶事 | 第51-56页 |
| 一、著名官师及其贡献 | 第51-53页 |
| 二、著名监生及其贡献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