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信码识别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二维条码技术简介 | 第8-10页 |
1.2.1 二维条码分类 | 第8-9页 |
1.2.2 二维条码特性 | 第9-10页 |
1.3 二维条码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4页 |
2 汉信码编码技术分析 | 第14-24页 |
2.1 汉信码符号结构 | 第14-15页 |
2.2 汉信码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2.3 汉信码编码技术 | 第16-24页 |
2.3.1 数据分析 | 第16页 |
2.3.2 编码模式指示 | 第16-17页 |
2.3.3 数据编码 | 第17-18页 |
2.3.4 汉信码的纠错算法 | 第18-21页 |
2.3.5 掩模算法 | 第21-24页 |
3 汉信码图像预处理 | 第24-30页 |
3.1 图像灰度化 | 第24页 |
3.2 图像滤波 | 第24-26页 |
3.3 图像光照异常处理 | 第26-30页 |
3.3.1 光照异常分析 | 第26页 |
3.3.2 线性对比度拉伸 | 第26-27页 |
3.3.3 直方图均衡 | 第27页 |
3.3.4 自适应光照补偿 | 第27-30页 |
4 汉信码图像区域定位 | 第30-50页 |
4.1 汉信码图像区域的粗定位 | 第30-37页 |
4.1.1 目标分割 | 第30-32页 |
4.1.2 形态学处理 | 第32-34页 |
4.1.3 连通区域筛选 | 第34-37页 |
4.2 汉信码的精确定位 | 第37-43页 |
4.3 汉信码图像区域畸变校正 | 第43-50页 |
4.3.1 汉信码畸变分析 | 第43-44页 |
4.3.2 透视畸变校正 | 第44-48页 |
4.3.3 校正算法 | 第48-50页 |
5 汉信码解码 | 第50-62页 |
5.1 功能信息译码 | 第50-52页 |
5.2 数据信息区解码 | 第52-62页 |
5.2.1 建立取样网格和采样 | 第52-54页 |
5.2.2 采样 | 第54-55页 |
5.2.3 去除掩模 | 第55页 |
5.2.4 恢复数据码字序列 | 第55页 |
5.2.5 纠错译码 | 第55-59页 |
5.2.6 数据译码 | 第59-62页 |
6 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62-68页 |
6.1 系统开发 | 第62-65页 |
6.1.1 开发平台 | 第62页 |
6.1.2 系统功能 | 第62-63页 |
6.1.3 功能测试 | 第63-65页 |
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页 |
7.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